環境正義基金會、LUSH Taiwan等多個環保團體今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表示,我國新舊制勞工退休基金、勞保基金與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正面臨「擱淺資產」風險,倘若未採取更積極措施因應氣候危機,將危及全民的退休財務安全,且2050年的退休金總額恐縮水逾3成。他們建議,政府不該以國人的退休金投資高碳排產業 ,呼籲相關單位制定化石燃料及高碳排產業撤資時程表。
據今日推出的「政府4大基金氣候損益計算機」顯示,假設24歲開始工作,每月固定提撥薪資6%至政府基金,65歲退休前年薪假設年增2%,退休後不再投入本金前提下,再以6%投資報酬率計算。以新制勞退而言,到2050年的個人累積資產應為94萬1458元,氣候風險將造成32%的減損。
當前熱搜:江祖平爆料公開「電視台性侵男」本名!竟是三立高層兒 三立急忙回應了
環境正義基金會氣候專案主任陳庭毓指出,退休金設立,是為了保障每一位勞工、公務員在晚年能有安穩的生活。然台灣的四大基金——新舊制勞退基金、勞保基金、退撫基金和郵政儲金,管理總資產高達15兆元,但至今仍投資化石燃料與高碳排產業,且缺乏具體、明確、有野心的撤資時程,這不僅助長氣候危機,也讓民眾的退休金承受極高的氣候風險。
「氣候危機不是遙遠的環境議題,而是切身的經濟與生活風險。」陳庭毓說,據「政府四大基金氣候損益計算機」顯示,若4大基金繼續忽視氣候風險,台灣人民的退休金,到2050年可能會縮水超過3成,呼籲4大基金制定明確且可執行的化石燃料撤資時程表,同時定期全面揭露投資組合,並強化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表示,台灣石化、鋼鐵、水泥等高碳排傳統產業,近來除了氣候轉型,也面臨全球產能過剩的挑戰;四大基金做為良善的國民資產管理者,從環境永續、世代正義,以及投資避險與支撐國家未來的產業發展角度,都應與其投資的石化、鋼鐵、水泥等公司積極議合,積極轉投資氣候產業鏈,進行綠色多角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