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扮演好控球後衛的角色。」44 歲的張惇涵,在交接典禮上的一句話,道出了他的位置。這位史上最年輕的行政院秘書長,沒有選戰軍功,沒有官僚階梯,也沒有派閥奧援,更無輩份加持。他的任命,標誌著一場制度實驗:純幕僚能否在行政中樞發揮最大效能?
民進黨執政以來,行政院秘書長多半出身兩種路線:一是嫻熟政院各部會的事務官,二是戰功赫赫、能呼風喚雨的民代。張惇涵兩者皆非,是典型幕僚養成班出身,這讓他的角色天然帶著「非典型」的政治意涵。
現正最夯:颱風一個接一個!「琵琶」本週可能成颱 下週還有熱帶擾動生成
二十年前的邱義仁,雖同樣不是民代,卻是新系的領導核心。他能在 2000 年政黨輪替後、面對「朝小野大」的困局出任行政院秘書長,靠的不只是謀略,更能揮舞派系動員力。邱義仁創派系、深耕派系,是軍師也是將軍,能帶兵衝鋒。
張惇涵則完全不同。他派系歸屬不明,歷經陳水扁的選戰動員、吳秉叡的國會實戰、蘇貞昌的幹練強硬、鄭文燦的圓融人和、蔡英文的縝密謀局,磨練出「執行型」風格。蔡政府後期,當總統與蘇揆關係緊繃,他從桃園市新聞處長,被蔡英文延攬入府,出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協助打通府院管道,展現了「任務導向、使命必達」的特質。沒有派系靠山,只有跨派資歷的透明標籤,各派認識他,卻不會把他當自己人。這意味著,他缺乏動員力,也少了矛盾爆發時的保護傘。
在此背景下,控球後衛的比喻格外貼切。快攻要傳得準,陣地戰要組織隊形;他不是得分王,卻要決定全場節奏。而民進黨眼前的挑戰,不是黨內派系的協調,而是「在野大於執政黨」的國會現實,沒有派系支撐的控球後衛,要在敵陣壓力下維持節奏,必須比以往更精準。
張惇涵的挑戰,不在於能否成為明星,而在於能否讓行政團隊維持穩定運轉。他若能把跨部會流程管理制度化、政策追蹤透明化、議題排序前置化、危機回應敏捷化,就能替賴政府爭取時間、減少失誤。對這個「朝小野大」的內閣而言,突圍靠的不是驚天一擊,而是一次次守住節奏的穩健操作。
張惇涵若守不住節奏,賴政府就註定被在野牽著走;但若能穩住,他就是民進黨少數政府裡最關鍵的活棋。
文/陳奕(時事評論員)

行政院舉行新任秘書長張惇涵、卸任秘書長龔明鑫交接典禮,並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監交。 圖:高逸帆/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