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延役公投日前出爐,全國選民有高達4百萬人投下同意票,完全輾壓不同意1百多萬票,然而,由於同意票門檻未過25%公投案遭到否決,但仍顯示台灣多數民眾對於核能議題的轉向,《新頭殼Newtalk》今(1)日發布823公投後,針對公投最挺核的苗栗、台東、花蓮與金門等4縣市進行核能議題調查,結果顯示一個耐人尋味的矛盾:民眾黨的支持者在宏觀層面幾乎「宗教般擁核」,卻在具體落地時態度急轉直下。

民調數據顯示,在「核三延役」問題上,民眾黨支持者百分之百投下同意票;而在「是否支持台灣使用核能」的題目上,更有96.2%表態支持,堪稱全台最鐵的擁核派。然而,一旦涉及地方承擔,「核電廠設在本縣」的支持率驟降至 68.1%,仍有四分之一反對。緊接著問到,面對「核廢料掩埋場設在本縣」,政黨傾向為民眾黨者更有31.4%明確表達拒絕。這種前後落差,正是「核電好棒棒,但不要在我家門口」的典型鄰避心態。

當前熱搜:民眾黨走讀傷8警還想告員警 黃國昌喊「推翻暴政」:賴皇放馬過來

民調數據顯示,在「核三延役」問題上,民眾黨支持者百分之百投下同意票;而在「是否支持台灣使用核能」的題目上,更有96.2%表態支持,堪稱全台最鐵的擁核派。 表:《新頭殼Newtalk》提供

民調結果同時也顯示,泛綠選民的態度不如想像中排斥核電。民進黨支持者中,46.2%贊成核能;泛綠支持者整體更有 53.4%肯定核能。換言之,即便政黨高舉非核旗幟,基層選民在現實能源壓力下,仍展現了相當務實的一面。

世代差異則凸顯另一層矛盾。20到29歲的年輕人有高達83.8%支持核能,是擁核比例最高的群體;然而,當問及是否接受本地設核電廠時,卻有六成二立刻拒絕,對核廢料場更是反感。

相較之下,五十歲上下的中壯年雖然同樣支持核能,但對地方設施的接受度稍高,顯示世代之間對「能源紅利」與「風險承擔」的落差。

整體而言,這份民調照出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台灣社會普遍支持核能,但同時心理都希望風險別落在自己家鄉。這不只是民眾黨的矛盾,也是整個台灣社會的共業。核電在台灣,不只是能源選項,更是一面照妖鏡──照出綠營基層的務實、白營的雙重標準,以及年輕世代的理想與逃避。最終,問題還是回到那句直白的疑問:誰要核廢料?

這次核能議題調查由《新頭殼Newtalk》出資委託制高點民調有限公司執行,於2025年8月26日至8月28日進行民調,調查對象針對設籍苗栗縣、台東縣、花蓮縣、金門縣(因連江縣樣本太少而未納入)且年滿20歲之民眾,調查方法為透過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進行電訪,抽樣方法為自訪問地區住宅部分的電話用戶,以系統抽樣加尾兩碼隨機方式抽出電話號碼,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3.27個百分點,有效樣本為900份。

面對「核廢料掩埋場設在本縣」,政黨傾向為民眾黨者更有31.4%明確表達拒絕。   表:《新頭殼Newtal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