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今(26)日表示,壽險公司將持續面對新台幣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挑戰,需強化自身資產負債風險管理能力,以抵禦匯率變動帶來的實質經濟損失。
惠譽信評今日在台灣舉行「惠譽看台灣 2025」年度論壇媒體記者會。惠譽亞太區保險評等資深副總經理王長泰表示,台灣壽險產品的長期需求將高度取決於台灣經濟表現的變化,由美國關稅政策導致的經濟波動,短期內應不會對壽險產品需求造成太大的直接衝擊,然而,由於部分新台幣保單負債由美元資產支持,因關稅政策引致的新台幣兌美元外匯波動,在短期內將持續干擾壽險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性。
精選報導:(影)川普DC部署「持槍部隊」! 逮500人、1黑幫 福斯:是應該推行的模式
面對台灣明年將實施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保險合約(IFRS 17),王長泰提及,台灣壽險公司將持續推動保障型保險商品銷售,以創造較高的合約服務邊際(CSM);另儘管金管會推出本地化及過渡性措施,目前外幣相關損失仍會抑制保險公司提升內部盈餘增長,對資本累積形成額外壓力。
惠譽指出,壽險公司將持續面對新台幣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挑戰,建議仍需強化自身資產負債風險管理能力,以抵禦匯率變動帶來的實質經濟損失。此外,增加對外匯風險曝險的避險比例,是壽險公司短期內降低外匯損失的一個選項,但高昂的外匯避險成本會削弱外幣資產的投資報酬,保險公司需要在成本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惠譽表示,提高外幣計價保單、外幣資產配置更多元化,以及更積極地動態管理外匯風險曝險等措施,將有助於緩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對壽險公司盈餘帶來的不利影響。
惠譽評估,長遠來說,若壽險的資本成本明顯高於業務經營所能產生的報酬,不排除壽險公司股東考慮出售持股,市場上可能因此出現更多併購(M_and_A)活動。
惠譽信評銀行評等副總經理陳怡如提及,已於 2025 年六月將台灣銀行業的產業展望由「中性」調整為「惡化」,反映在週期性經濟逆風及美國提高關稅所帶來的貿易不確定性下,銀行業的獲利能力與資產品質將面臨上升壓力,尤其是在 2025 年末及 2026 年。
陳怡如表示,民營銀行的併購有助於增強其市場地位並提升系統重要性,合併後若能成功整合並發揮綜效,亦可能對其自身信用狀況產生正面影響。若民營銀行逐步擴大市占率,並增加與金控內其他大型非銀行聯屬公司的複雜性,將提升其系統重要性,進而提高獲得政府支援的可能性,因此其政府支援評等也有機會被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