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關稅和出口管制等手段干涉科技業,繼AI(人工智慧)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和晶片設計大廠超微半導體(AMD)同意將對中國出售晶片收益的15%上繳美國政府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今天證實美國正與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談收購10%股份,他也重申美國晶片自主「不能依賴台灣」。
盧特尼克今天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採訪時提到,美國政府可能成為英特爾的最大股東,但不會因此取得英特爾治理權,只是將補助款轉換為股權;而且美國政府不具有投票權。盧特尼克再次抨擊,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的晶片法案為半導體製造商提供補貼,而美國納稅人卻沒有獲得任何回報。
延燒焦點:川普會歐洲領袖談烏俄終戰!美股道瓊跌34點、台積電ADR漲逾1%
盧特尼克質疑:「我們為什麼要給一家價值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的公司這麼多錢?這對美國納稅人有什麼好處?川普的答案是,我們應該用這筆錢換取股權。」彭博指出,美國政府談入股英特爾代表美國半導體政策的重大轉變。如果最終敲定,這項安排可能為華府與其他晶片製造商達成類似協議奠定基礎。
英特爾確實是「晶片法」(Chips Act)的最大受惠者,不但獲得79億美元商業半導體製造補助,另獲高達30億美元的五角大廈「安全飛地」(Secure Enclave)專案資金。此外,英特爾還有權申請110億美元貸款。盧特尼克說,想像一下「拜登政府實際上是無償給英特爾錢,也無償給台積電錢,所有這些公司都在白白拿錢。」
彭博先前引述白宮官員等知情人士報導揭露,川普政府正在討論收購英特爾約10%股份,同時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也宣布將投資2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成為英特爾前十大股東。如果白宮確定入股,將對英特爾的財務狀況注入強心針。由於英特爾近來持續裁員並削減支出,因此,相關磋商也備受市場關注。
盧特尼克今天也指出,基於國家安全考量,美國需要自己生產晶片,不能依賴台灣,希望將部分晶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目前全球9成以上的先進晶片集中於距離中國僅80英里的台灣,對美國而言風險過高。他指稱:「台灣距離美國9500英里,這樣的依賴顯然不可行。我們需要能在美國本土生產晶片和電晶體。」
盧特尼克續指,這也是美國與日韓合作協議的一部分,讓他們把基礎建設和經濟產能移動到美國生產晶片,而美國當然希望英特爾有這樣的能力,讓美國公司參與半導體產業。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與產能,確保供應鏈安全。英特爾今天紐約盤中股價一度飆漲11%,收漲6.97%。台積電ADR則重挫3.61%。在東京股市交易的軟銀也下跌4%。
同時,盧特尼克並未排除允許輝達向中國銷售其正在開發的新AI晶片可能性。路透社報導披露,這款AI晶片將採用最新的Blackwell架構,效能超過目前獲准出口中國的H20。盧特尼克提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時表示,當然他想賣給中國一款新晶片。他向川普遊說,而川普也會聆聽這些優秀科技公司的意見並決定要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