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於7月7日罕見由嘉義登陸,重創台南及嘉義地區等太陽能發電重點區域,其中嘉義新塭滯洪池案場,就有5萬片光電板因颱風受損,引發光電板恐汙染環境疑慮。環境部今(13)日公布災損案場周圍水域水質第3次檢測結果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嘉義共6處光電案場周圍水域重金屬濃度無異常,且低於環境標準。

根據環境部統計資料,丹娜絲颱風過境後,造成南部地區共14.5萬片太陽能光電板受損,總重2800公噸,而遭到丹娜絲颱風重創的嘉義縣,共有11.4萬片光電板受損,光是嘉義新塭滯洪池案場,就佔其中的5萬,讓在地居民質疑,受損光電板長期泡在水中,將影響水質和周圍土壤。

延燒焦點: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上線!首波7人名單曝光

對此,環境部災後每隔2週,就會抽驗災損光電案場周圍水域的重金屬含量。截至今日為止,環境部已和嘉義縣政府針對嘉義貴舍、新庄、新塭等滯洪池進行第3次水質檢測,並擴大檢驗荷苞嶼、公館和內埔子光電案場,檢驗結果顯示災損光電案場周圍水質並未受到影響。

環境部說明,本次檢測項目包括鎘、鉛、六價鉻、銅、鋅、錳、銀、鎳、銦、鉬、鋇、銻等共12種重金屬。檢測結果顯示,除了部分錳測值因當地背景因素本就偏高外,其餘重金屬檢驗濃度均和前次檢驗結果相近,本次檢驗結果均為未檢出或低於相關環境標準,顯示災損光電案場的水域水質並無異常。

此外,環境部表示,滯洪池內的水源並非養殖魚塭用水,亦不是飲用水源,不會直接影響人體。環境部將持續監督光電業者將受損光電模組收集整理、汙染防治和去化處理,確保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