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大罷免投票遭國民黨完封,先前曾多次精準預測台灣選舉結果的清大人社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昨(11)日也分享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的特聘研究員林泉忠登載於《明報》的評論。林泉中表示,早在總統賴清德勝選後,日本輿論就對賴的接任感到憂慮。而大罷免失敗,不過是「荒腔走板」的執政失誤,被日媒撿到槍批評。小笠原欣幸也認為,日本輿論的光譜裡,保守派的《讀賣新聞》到自由派的《朝日新聞》都對於台灣的罷免政局表示不樂見的態度。

小笠原欣幸11日於社群平台分享了林泉忠登載於香港的《明報》的評論,題為「信任赤字?當賴清德失去日本輿論支持的時候....」.。他表示,林泉忠的評論是關於日本大報紙批評台灣的大罷免行為以及執政黨的態度,但林泉忠沒有提到的還有《朝日新聞》的社論。所以,日本輿論的光譜裡,保守派的《讀賣新聞》到自由派的《朝日新聞》都對於台灣的罷免政局表示不樂見的態度。

現正最夯:邱佩琳突破柯文哲防線?!黃帝穎:柯涉侵占600萬元政治獻金、數字單位直殺法官心證

小笠原欣幸指出,林泉忠老師認為日本輿論重鎮在「726大罷免」之後對賴清德尖銳批評,反映的是日本對台灣政局穩定與對兩岸政策可預測性的高度關切。

小笠原欣幸指出,林泉忠老師認為日本輿論重鎮在「726大罷免」之後對賴清德尖銳批評,反映的是日本對台灣政局穩定與對兩岸政策可預測性的高度關切。 圖:翻攝自小笠原欣幸臉書

根據林泉忠刊載於《明報》的評論提到,《讀賣》社論的標題為「台灣舉行罷免投票,排除在野黨的意圖被否決」,光從標題便可看出,這篇社論直接否定了「大罷免」的正當性。這場罷免運動雖由民間團體發起,後期卻獲得民進黨政府全面背書,並將其定調為「民主的實踐」。然而,《讀賣新聞》毫不客氣地直指其目的在於「排除在野黨」,此批判力道可謂異常尖銳,徹底否定了運動的合理性。

林泉忠表示,社論直言「希望賴氏能夠透過對話來彌合社會裂痕,而不是挑起朝野對立」,並總結「賴清德政府責任重大」,明確表達對這一連串政治紛擾的批判立場。《讀賣新聞》發表如此直截了當地批判台灣領導人的社論,可謂絕無僅有,其背後緣由引人深思。

林泉忠指出,自己當天便在臉書短評中斷言「這絕非《讀賣新聞》的單獨看法」,並預告「接下來是否會引起日本其他媒體跟進,值得持續關注」,果不其然,四天後,《產經新聞》重要欄目「全球評論」發表了前台北支局長田中靖人的評論,題為「賴總統會是陳水扁第二嗎」。作者直接將賴與陳相提並論,並點名批評賴清德在投票前「十講」第二講提出的「雜質說」。此番批評,與《讀賣》社論痛批罷免意圖在於排除在野勢力,堪稱異曲同工。

小笠原欣幸指出,林泉忠老師認為日本輿論重鎮在「726大罷免」之後對賴清德尖銳批評,反映的是日本對台灣政局穩定與對兩岸政策可預測性的高度關切。   圖:翻攝自小笠原欣幸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