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曝光的一組照片顯示,俄羅斯空軍正在烏克蘭戰場上實戰部署新一代中距空對空飛彈「產品-180」(即 R-77M),引發國際軍事觀察界高度關注。畫面中,一架蘇-35 戰鬥機在發動機艙下方掛載了兩枚該型飛彈,顯示其已進入實戰應用階段。

R-77M 是 R-77(產品-170)的深度升級型,俄方聲稱其採用先進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與主動相控陣雷達導引頭(AESA),並具備數據鏈中繼修正能力。外觀設計方面則捨棄傳統的柵欄式尾舵,改採更適應內埋式彈艙的梯形四片尾翼,以滿足第五代戰機蘇-57 的彈艙配置需求。

現正最夯:不斷更新》大雨未歇!嘉高屏19區鄉、投雲東12校 8/1停班停課

R-77M 是 R-77(產品-170)的深度升級型,俄方聲稱其採用先進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與主動相控陣雷達導引頭(AESA),並具備數據鏈中繼修正能力。 圖:翻攝自騰訊網

值得注意的是,R-77M 在技術與外型上與中國的霹靂-15 飛彈高度相似,因此有「俄靂-15」之稱。俄方宣稱其最大射程可達 190 公里,較中國外銷型霹靂-15E 的 145 公里更為突出。然而,專家指出,俄軍採用的射程測試標準較為寬鬆(以 1.5 馬赫迎頭攻擊條件計算),與中國及美國普遍採用的 1.2 馬赫標準相比,實戰表現恐將打折扣。按較嚴格標準換算,R-77M 實際射程約為 100 公里。

儘管存在射程爭議,R-77M 仍為全球僅有的四款採用 AESA 雷達與雙脈衝推進技術的現役中距空對空飛彈之一,其餘三款分別為中國的霹靂-15、美國的 AIM-260A,以及日本的 AAM-4/99B。相較之下,歐洲尚無類似武器進入現役。

R-77M 仍為全球僅有的四款採用 AESA 雷達與雙脈衝推進技術的現役中距空對空飛彈之一。 圖:翻攝自騰訊網

專家分析,R-77M 具備主動搜索與追蹤目標的能力,並可透過慣性導引與雙向數據鏈在飛行中動態修正彈道,顯著提升抗干擾能力與命中率,有望強化俄軍在超視距空戰領域的作戰效能。

然而,R-77M 仍面臨嚴峻挑戰。其關鍵技術主動相控陣雷達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的製造與研發能力要求極高。據報導,俄軍自製的蘇-57 戰機搭載的 AESA 雷達生產進度遲緩,R-77M 導引頭的量產情況也備受質疑。若無法突破技術瓶頸並達到量產水準,其戰場價值恐難以全面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R-77M 在技術與外型上與中國的霹靂-15 飛彈高度相似,因此有「俄靂-15」之稱。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