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對歐盟輸美商品課徵15%基準關稅,對此,捷克貿工部長弗爾切克表示,協議朝向「穩定與可預測性」,15%關稅是在當前局勢下能達成的最佳結果,貿工部也將全力協助捷克出口商在海外取得成功。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27日會談後宣布,雙邊已達成貿易協議,將歐盟向美國輸出產品的關稅降至15%。

持續更新:美歐達成貿易協議! 歐盟買22兆能源、額外投資18兆換關稅降至15%

對此,捷克貿工部長弗爾切克(Lukáš Vlček)表示,歐盟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為貿易帶來關鍵的穩定與可預測性,15%關稅已是目前情勢下所能爭取到的最佳成果。

弗爾切克說:「雖然我始終相信關稅不是解決之道,畢竟這是全球最重要的貿易與投資關係。我個人更希望建立無關稅聯盟。但這項協議將為商界帶來關鍵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貿工部將持續全力協助捷克出口商在海外取得成功。」

捷克出口商協會副主席丹內克(Otto Daněk)同樣表示,15%關稅在當前局勢已是最佳選項,對市場是正面訊號,有助於穩定與預測貿易環境;原本的30%關稅幾乎形同禁運,15%雖不理想,但仍可承受。

丹內克補充,雖然捷克對美出口僅占出口總額2.7%,但由於德國是捷克最大貿易夥伴,且美國又是德國最大客戶,捷克間接受到影響甚鉅。目前已有5家捷克企業轉移產線至美國,這正是川普的目標之一,但對捷克來說是傷害。

根據多位經濟學者分析,這項協議將使捷克GDP成長放緩0.3至0.4個百分點,受創最重的產業為機械製造、電子電機、化工與製藥。

國際線上券商XTB首席經濟學家彼得卡(Pavel Peterka)認為,這項協議雖影響成長,但避免了更高關稅的巨大風險,對捷克來說仍屬好消息,若加徵關稅,將提高捷克的通膨壓力。

捷克投資證券經紀公司Patria Finance分析師布雷斯(Jan Bureš)指出,該協議雖增添些許負擔,但對市場是一種解脫,匈牙利與斯洛伐克可能因汽車稅率較低而略微受益。

捷克投資顧問公司Cyrrus分析師佩菲勒(Tomáš Pfeiler)則表示,此為川普的勝利,其「先嚇後退」的談判策略再次奏效。

根據捷克統計局(ČSÚ)資料,2024年捷克對美國出口年增18.8%,達到1334億克朗(約新台幣1867億元),進口額則為1295億克朗(約新台幣1812億元),較2023年成長1.6%,是7年來捷克首次對美貿易順差,其中約一半出口商品屬於機械與交通運輸設備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