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日前表示,已與美國達成一項總額達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2兆元)的重大對美投資協議,作為讓美國降低對日商品徵收關稅的交換條件。據外媒報導,該項計畫甚至涵蓋支援台灣企業在美國建廠。

根據《中央社》與《路透社》報導,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表示,該筆鉅額投資將透過股權、貸款與擔保形式進行,其中貸款與擔保占絕大多數。資金將由日本國營機構——國際協力銀行(JBIC)與日本貿易保險公司(NEXI)執行,專門針對「對日本供應鏈至關重要的外國企業」提供支援。近期日本也已完成修法,擴大對關鍵產業的海外援助彈性。

現正最夯:罷免失敗「天發出怪聲」矢板明夫:我不相信選民認為這些立委合格

赤澤進一步說明,這項投資不僅限於日本或美國企業,像是「若台灣晶片製造商在美設廠,並使用日本零組件,或產品符合日本需求,也可成為投資對象」。雖然他並未明言受益企業名稱,但報導中認為,台積電等業者有望名列其列。

這項合作帶來的可能利益包括:日本可減少逾10兆日圓的對美關稅支出,美國則能取得半導體投資與就業機會,台灣則可藉此拓展其在美國半導體市場中,進一步強化全球晶片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白宮方面也已釋出聲明,指出美方將保留90%的投資報酬。不過,赤澤強調,該比例僅限於股權投資部分,佔整體金額比例極低。相較於巨額的關稅節省,這部分讓利「可接受」。

日本表示,預計在川普目前任期內就將部署此一投資架構,與美國進一步協調具體執行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