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科病毒11型疫情持續升溫,新生兒腸病毒重症今年已累計6例,其中5人不幸死亡,疾管署今(8)日呼籲民眾密切注意8大重症前兆,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務必儘速送醫,同時已修訂臨床處置建議,籲孕婦及幼兒家庭加強防疫。
疾管署公布,第27週(6月29日至7月5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為6,772人,與前一週(6,877人次)接近,顯示疫情仍處高原期。實驗室監測發現,社區流行型別以伊科病毒11型為主,今年累計9例重症,6例為新生兒,重症比例高,且其中5人不治,創近6年同期新高。
現正最夯:俄羅斯式負責法? 才被普丁開除幾小時 前交長車內中彈身亡、另一高官同日猝死
因應疫情發展,疾管署於7月2日完成「新生兒腸病毒臨床處置建議」修訂,並發函各醫療機構。新版內容針對四大方向強化指引:其一,孕婦產前須加強防護,避免遭感染;其二,醫師問診時應掌握產婦與家人近14日是否出現腸病毒症狀;其三,加強監控新生兒肝功能、凝血數值、電解質與腎上腺表現;其四,對未滿3個月、具高風險因子的嬰兒,若授乳母親出現疑似症狀,應就醫討論是否暫緩哺乳,同時協助母親維持泌乳,病癒後再恢復餵哺。
疾管署提醒,5歲以下幼童仍為腸病毒重症高風險族群,新生兒感染後若出現8大重症前兆,須立即就醫,分別為: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與心跳加快。新生兒初期症狀則可能為發燒、低體溫、食慾變差、反應遲緩等,應格外警覺。
針對暑假期間病毒傳播風險提高,疾管署提醒教托育機構、暑期班與兒童遊樂場所應加強清潔與物品表面消毒,避免帶幼童出入人潮擁擠的密閉空間。孕婦應做好手部與呼吸道衛生,避免接觸疑似病患。更多資訊可至疾管署「新生兒腸病毒防疫專區」,或撥打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