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潘欣彤連江縣7日電)張姓、楊姓主嫌等共11名被告,與中國、越南等不法份子結合,從國外收購保育類鸚鵡後在台設繁殖場,透過金門、馬祖轉運,非法輸出達4512顆鸚鵡受精卵至中國,數量為史上最大。

連江地方檢察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起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宗鸚鵡蛋走私案件,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洗錢防制法等規定,對張姓、楊姓等11名被告提起公訴,並對主嫌請求從重量刑且聲請沒收不法所得。

全站首選:曹系興起?曹興誠:常有人勸我選總統、萬一選上怎麼辦?

連江地檢署表示,主嫌張姓、楊姓2名被告為滿足中國大陸買家對珍稀鸚鵡寵物市場需求,自泰國、越南等地購買受精鸚鵡卵後,在南投、雲林等地自設繁殖場,透過「空運加海上交貨」方式,以馬祖、金門做為轉運據點,將受精卵從台灣本島運至中國大陸,不法所得達新台幣568萬餘元。

連江地檢署調查,2名主嫌自行或委託共犯,攜帶鸚鵡蛋由台中機場搭乘國內線班機至馬祖或金門,再交由當地漁民以小船出海,於海上交付接應的中國船舶,以規避正規出口與動物檢疫程序。該走私集團自113年起至114年3月止,走私數量共4512顆,更有單批達1000顆。

連江地檢署統計,走私的鸚鵡受精卵中,稀有物種包括,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列管物種的非洲灰鸚鵡、琉璃金剛鸚鵡;附錄Ⅱ列管物種的金頭凱克鸚鵡、白鳳頭鸚鵡、黃翼藍帽亞馬遜鸚鵡等,共570顆。

海巡署偵防分署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轄下連江查緝隊接獲線報,以張姓、楊姓2名主嫌為首的走私集團,與中國、越南等不法份子結合,涉嫌將保育類禽鳥及受精卵走私入出境。獲報後會同相關單位組成專案小組,並報請連江地檢署指揮偵辦。

偵防分署表示,專案小組分別於113年6月在馬祖查獲1047顆;今年1月於金門查獲599顆保育類鸚鵡受精卵。3月再透過海巡署、法務部警政署國際合作管道,查獲走私至越南的保育類鸚鵡受精卵600餘顆。檢方指出,目前該批鸚鵡蛋由越方保管,將透過國際司法互助程序請求返還。

連江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蔡杰承告訴中央社記者,連江查緝隊獲報後,先後於馬祖、金門查獲鸚鵡蛋,檢方再循線調查張姓、楊姓主嫌等多名被告銀行帳戶金流,以及與中國買家間通訊軟體的通聯記錄等,清查出已成功輸出至中國的4512顆鸚鵡受精卵,並以此起訴共11名被告。

連江地檢署透過新聞稿指出,張姓、楊姓主嫌與共犯共6人於馬祖、金門遭當場查獲走私鸚鵡蛋1047顆與599顆,卻因查獲時鳥蛋仍在台灣境內,而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0條第1款不處罰未遂,故檢察官僅能依法作出不起訴處分,也凸顯野生保育法制度仍有不完備之處。(編輯:李錫璋)1140707

張姓、楊姓主嫌為滿足中國買家對珍稀鸚鵡寵物市場需求,自泰國、越南等地購買受精鸚鵡卵後,並在南投、雲林等地自設繁殖場,透過「空運加海上交貨」方式,以馬祖、金門作為走私轉運據點,從台灣本島運至中國。圖為連江查緝隊查獲的鸚鵡蛋,嫌犯在蛋殼上以編號標註品種。(海巡署偵防分署提供)中央社記者潘欣彤傳真 114年7月7日   

海巡署偵防分署連江查緝隊接獲線報,以張姓、楊姓主嫌為首的走私集團,與中國、越南等不法分子結合,涉嫌將保育類禽鳥及受精卵走私入、出境。圖為連江查緝隊民國113年6月在馬祖查獲欲偷渡至中國的1047顆保育類鸚鵡受精卵。(連江地方檢察署提供)中央社記者潘欣彤傳真 114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