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防部發布為強化國土安全韌性,爭取新台幣1,151億元特別預算後;海洋委員會也提出積極爭取「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納入295億餘元特別預算,讓海巡署進行第二次大轉型,以強化國土安全與海域執法能力。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表示,過去15年政府投入784億元推動海巡造艦計畫,其中馬英九總統時期228.63億元、蔡英文總統時期555.39億元,促成海巡艦艇大型化,奠定首次轉型基礎。當前,海巡肩負國安重任,須超越黨派共識,導入新興科技,全面提升戰力。近年中國加大灰色地帶襲擾,海巡署原有裝備與任務已難因應快速變化的海域情勢。

精選報導:捍衛中華民國天空半世紀 空軍F-5系列戰機光榮除役

管碧玲指出,特別預算將用於建構「海空一體」立體監偵網,導入岸際雷達、紅外線、環島智慧監控系統、空中無人機、水面無人艇及水下偵蒐裝備,實現全天候海域感知能力,徹底改變過去平面偵蒐模式,確保海巡能有效守護藍色國土。

由於立法院三讀通過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調整中央與地方財源分配,影響中央預算編列。海委會規劃於114至116年推動「海空一體、海域調查、海巡韌性」建案,但受限於平滑預算政策,114年預算缺口110億元,115年缺口185.35億元,恐導致造艦、情監偵、廳舍及碼頭計畫延宕,無法即時應對複合威脅。

管碧玲呼籲:「海巡守護國家,國家要守護海巡。」特別預算不僅展現政府決心,更是對人民安全的承諾。她強調,海洋是台灣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未來將持續強化海巡韌性,確保穩定而非對抗,構築能有效應對威脅的國土安全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