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穆迪(Moody’s)近期調降美國主權信用評等後,市場原先已瀰漫的「拋售美國資產」氣氛,變得更趨濃厚。

今(22)日,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來到 4.6%,而 20 年期、30 年期公債殖利率在週三(21日)早已升破 5%大關,反映全球債市賣壓再起、相關債券基金、ETF資產價格也承壓。連帶拖累美股指數收黑、今日亞股早盤的信心走低。

話題延燒:新台幣匯率震盪、一度升破30.1元!再度進逼「2字頭」

日經指數今早開低反彈,目前跌幅 0.88%、東證指數跌 0.56%;韓國指數下挫 1.26%,小型股Kosdaq指數下跌 1.17%;台股早盤也回檔逾百點,暫報 21603.48點;櫃買指數則跌 1.12%,暫報 227.67點。

▲美國公債殖利率 20、30 年期皆升破 5%,為自 2023 年十月以來的新高。 圖:MacroMicro

美債市場發生了什麼事?

週三,美國公債殖利率全線反彈,其中長債首當其衝,反應該資產價格下跌。在穆迪上週五將美國信評摘除了「AAA」評級後,加深了市場對美國通膨與政府債務膨脹的擔憂,外加此刻聯準會(Fed)的利率調降節奏卻步、總統川普仍致力推動減稅,恐拖累本身就脆弱的聯邦財政體質。

日前,價值 160億美元的 20 年期債券需求低迷,華爾街投行紛紛押注長債殖利率可能飆升。這意味著「除非美國財政狀況轉好,否則向政府借貸的風險將上升。」此進一步削弱了近一個月來風險資產大幅反彈後的市場情緒,並透露對債市的結構性擔憂。

JonesTrading 首席市場策略師奧羅克(Michael O’Rourke)表示,「20 年期公債拍賣表現差,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疲軟。」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未平倉合約數據顯示,交易員正大規模押注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在未來幾周內攀升至 5%的選擇權交易,金額規模達 1,100萬美元(約新台幣 3.3億元);另據摩根大通調查,美債看空部位攀升至 2 月 10 日以來的最高水準。

對此,前美國財政部長史蒂文.梅努欽(Steven Mnuchin)週三在卡達經濟論壇中表示,「比起美國貿易逆差,更該擔憂的是不斷擴大的預算赤字」,並呼籲白宮考慮「優先削減開支、恢復財政狀況。」

為何被降評會讓美債殖利率攀升?

以往被視為「無風險」的美債市場,當債券殖利率上升,代表市場對這張債券的「風險」提高了。發債機構得釋出更高的利息,才能吸引投資人買單。

而當國際信評機構調降美國的信用評級時,市場開始擔心美國的債務赤字,是否可能影響其還款能力?這張國債的「安全性」是不是不如以往?既然風險變大,投資人當然希望拿到更高利息補償自己承擔的風險,這也導致殖利率會往上攀升。

美債殖利率走升對其他資產影響?

美債殖利率對許多資產價格有「定錨」的作用。其變化對股市而言,就像溫度計,時刻反映著整體市場的資金流向與風險偏好,當美國 30 年期殖利率攀升,代表長期資金對美國政府還款能力的信心減弱,同時也隱含著對未來經濟看衰的隱憂。

當美國公債殖利率攀升,也會吸引保守投資人把資金挪到債市,進而減少股市裡的資金,導致美股跌價;另外,殖利率攀升也意味著聯邦政府取得資金的成本提高,也會連動公司舉債的成本提高、利息支出增加,這對仰賴大量融資的科技股、成長股影響更大。

另外,由於美債殖利率走揚,使美元資產走貶,部分國際熱錢會流入較為強勢的貨幣市場。觀察今日早上,日圓兌一美元來到 143.46美元、美元兌一歐元也來到 0.88元,而新台幣正逼近「2字頭」,目前暫報 30.01元。

新興市場迎下一輪牛市?

由於「拋售美國資產」的論調再度升溫,美債殖利率上升、美元走貶,使得新興市場再次成為焦點。據《CNBC》報導,美銀(BofA)近期將新興市場稱為「下一個牛市」,投資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出示一份報告表示,「美元走弱、美國債券殖利率見頂、中國經濟復甦……,沒有什麼比新興市場股票更有效。」

同樣,摩根大通週一也將新興市場股票評級從「中性」上調至「增持」,理由是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且估值具吸引力。

留意原油跌價、黃金漲勢再起

大宗商品方面,由於以色列可能攻擊伊朗的地緣政治擔憂升溫,黃金歷經一波回檔後,今日已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上漲,價位目前來到每盎司 3,340.33美元;此外,美國原油庫存增加、OPEC+產油國也有出乎意料的增產,加劇了市場供應過剩的擔憂,油價延續跌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