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擬自6月起調高汽車未禮讓行人罰鍰,徹底改善行人地獄的惡名,引發駕駛團體不滿。對此,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號召計程車與遊覽車今(19)日赴交通部抗議,批評政策懲罰過重、針對駕駛,要求同時強化對違規行人的處罰,並設置重點路口加強取締行人違規行為。

為改善台灣長年被貼上「行人地獄」標籤的交通問題,交通部日前預告將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標準及處理細則」。依據草案內容,未來若駕駛人因未讓行而導致行人輕傷或重傷,將分別處以1萬8000元與3萬6000元罰鍰,最快將於6月底實施。不過,相較之下,行人闖紅燈的處罰金額仍維持500元,引起駕駛人團體強烈不滿。

持續更新:新冠真的升溫了!症狀超多變 醫示警:發燒不退、肚子痛竟中鏢

對此,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前往交通部表達抗議,理事長劉鴻樟質疑,現行政策過度傾向保護行人,卻忽略駕駛也應受到公平對待。他強調,法律的設計應同時規範行人與駕駛人的行為,罰則亦應合乎比例原則。而目前駕駛只要未停讓就可能面臨數萬元罰款。

不過,行人即使闖紅燈、未依穿越線通行,僅罰500元,造成處罰不對等。部分人甚至在斑馬線上漫步如龜,導致車輛右轉嚴重受阻,衍生新的交通問題。對於行人路權倡議者提出的「0死亡」願景,劉鴻樟表示,這個目標若僅靠重罰駕駛是無法達成的。他認為,政府應從交通安全教育與道路設計下手,而非單方面加重駕駛人的責任。他補充,早在2023年6月,駕駛團體就曾向交通部提出人車分流構想。

此外,劉鴻樟進一步呼籲,政府應同步提高行人違規罰鍰至1萬8000元,以形成對等的嚇阻效果,同時在人潮密集的醫院、學校及機關周邊設置行人違規取締熱點,才有助於全面改善交通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