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協和醫學院推行的「4+4」醫學教育模式近期因董襲瑩事件引發社會震撼,不僅引起醫界內部質疑,亦激起公眾對醫學教育公平性的廣泛討論。

「4+4」模式原為培養跨領域醫學人才而設,招收非醫學本科背景的學生,經過 4 年專業醫學訓練後授予博士學位。然而,隨著董襲瑩的背景被揭露,這項制度開始遭遇信任危機。

據了解,董襲瑩 2019 年進入協和「4+4」博士項目,原本科為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女子學院的經濟系畢業生。她不僅與醫學專業背景毫無關聯,其博士論文更被指出內容雷同、學術方向與導師不符,並疑似抄襲。事件曝光後,她在中日友好醫院實習期間與科室副主任發展不當關係、擅自變更實習安排,更引發關於其利用家庭背景獲取醫學資源的爭議。

全國各地醫師陸續在網上曬出學歷、錄取通知書、研究成果與醫學證書,以示自身專業清白。 圖:翻攝自微博

社群平台上,時事評論者「李老師不是你老師」指出,董襲瑩事件造成醫界極大衝擊,許多醫師遭患者與民眾質疑是否也是透過「4+4」模式進入醫界。面對輿論壓力,全國各地醫師陸續在網上曬出學歷、錄取通知書、研究成果與醫學證書,以示自身專業清白。

部分資深醫師更感情用事地表示:「心中的聖地坍塌了」、「信仰崩壞,從醫多年才發現 5+5+3 還不如 4+4」,對現行制度的公平性感到失望。

全國各地醫師陸續在網上曬出學歷、錄取通知書、研究成果與醫學證書,以示自身專業清白。 圖:翻攝自微博

事件延燒之際,有網友翻出協和一名普通醫學生 2023 年發表的微博。文中該生自述於 2022 年完成畢業論文且已獲留校資格,卻在無明確理由下被取消資格,延畢一年後以原論文獲得答辯最高分,卻依然無法留校。他痛批:「我人生就這樣被毀了。」

網友翻出協和一名普通醫學生2023年發表的微博。 圖:翻攝自微博

目前,北京協和醫學院尚未就董襲瑩事件作出具體回應,但校方已悄然調整部分官網頁面。中國國家衛健委則表態將展開調查,學界呼籲,應徹查此事並重審相關教育制度,避免特權破壞醫學教育的公信力與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