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巴邊境緊張局勢升溫,雙方在軍事與金融領域的較量也同步展開。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紐約時報》等媒體綜合報導,4 月 27 日,巴基斯坦財政部長奧朗則布在香港簽署協議,宣佈巴方成功將與中國的貨幣互換額度從 300 億元人民幣提高至 400 億元,並計畫於今年底前發行首批「熊貓債」(即外國機構在中國市場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
在巴基斯坦財長於金融前線加速布局的同時,印巴邊境克什米爾地區依舊硝煙瀰漫。印度陸軍參謀長近日視察前線部隊,並指示加強防備;而巴基斯坦方面則指控印度故意採取洩洪措施,對巴境內農田造成破壞。巴國國防部強調,雖無意擴大衝突,但若遭攻擊,將「超比例回應」。
巴基斯坦透過擴大人民幣互換額度及發行熊貓債,旨在強化外匯儲備與金融防禦能力。根據巴國官員說法,新增的 100 億元額度將有效鎖定 56 億美元外匯資金,足以支撐數十架新型戰機或三個月的石油進口需求,為可能的地緣政治動盪提供緩衝。金融體系變化亦迅速反映在實體經濟層面。

據報導,巴基斯坦央行已將人民幣資產占比從 3% 提升至 15%,超越歐元持倉比例。在中巴經濟走廊沿線地區,包括卡西姆港燃煤電站,部分工人薪資單上亦新增人民幣結算選項,展現人民幣在巴基斯坦境內使用率上升的趨勢。
中國方面除基於中巴傳統友誼考量,也視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為長遠戰略目標,因此積極回應巴基斯坦的融資需求。金融合作的深化,不僅提升巴國應對外部衝擊的韌性,也間接強化中國在南亞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對此次印巴緊張局勢表示關切。
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推演分析,若衝突升級,印度可能封鎖阿拉伯海航道,對巴基斯坦能源供應構成威脅;但在擴大人民幣結算體系後,巴國可透過與卡塔爾等國以人民幣進行能源交易,降低美元依賴風險。

在此背景下,印度面臨雙重壓力。儘管印度在軍備支出與軍事部署上持續擴張,但高度依賴進口武器系統,每年需支付逾 130 億美元軍購款,且受美聯儲升息影響,美元儲備壓力加劇。對比之下,巴基斯坦以金融手段擴充彈性空間,被視為一場無聲而關鍵的戰略部署。印度在軍事上可能有相對的優勢,但是巴基斯坦積極向中國靠攏,而川普目前對這個世仇戰爭不感興趣,印度在軍事以外的佈局深受國際關注。

巴基斯坦財政部長奧朗曾經在劍橋攻讀金融。 圖:翻攝自大白侃財經

印度、巴勒斯坦已經連續交火 3 天 圖:翻攝自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