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新北市陳姓女子動完痔瘡手術後,突然出現癲癇症狀、失去意識,治療1個月後不幸死亡,由於痔瘡手術非常成熟,難度不高,為何會鬧出人命?院方及家屬都很不解,決定報請新北地檢署對遺體進行相驗,結果法醫在她的膽汁中驗出外用麻醉藥「待布卡因」(Dibucaine)成分。
陳漢章懷疑張男犯案,於是指派刑事警察局偵二大隊第二隊深入調查,查出張男是1間環保公司負責清運垃圾的司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認識了同為司機的陳女,2人曾一起支援駕駛防疫專車,2020年8月開始交往。成為男女朋友後3個月,張男為陳女投保1百萬元的健康保險,受益人就是張男本人;隔年2月底又加保1百萬元的意外保險,受益人則為法定繼承人,保單生效後11天,2人登記結婚,張男順理成章成為2筆保險的受益人。
因時機太過巧合,檢警高度懷疑張男是為了詐保殺人,但張男始終否認犯案,檢警也缺乏直接證據證明。
為突破張男心防,檢警要求測謊,張男一口答應,警方列舉2大主題,1是待布卡因藥劑是否為張男所買?結果呈現「應是張男購買無誤」;2是陳女體內為何會出現待布卡因成分,張男答不知道,但機器判讀「未通過」。

張男不僅測謊沒過關,檢警進一步清查他的背景後,另有驚人發現。1993年,張男曾因殺人等案入監服刑,2010年假釋出獄,2012年與第1任妻子結婚,2014年某天,他載著懷有身孕的妻子出門,卻發生車禍,導致妻子早產,之後身體每況愈下,最後在2015年不幸身亡,當時張男領到15萬元的身故保險理賠。
檢警還查出,張男在第1任妻子過世後,又替早產的1歲兒子投保。兒子因經常咳嗽、久病不癒,多次進出醫院,2017年4月又因支氣管炎住進馬偕醫院,隔天不幸死亡,當時張男領到8萬多元保險理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