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氣候漸漸極端,中央氣象署推展AI技術以進行更精準預報及多元應用,不過現行機房空間及算力運作不足以提供超級電腦使用,氣象署長呂國臣今(20)日表示,今年起將斥資約5億元於新竹氣象站,規畫興建「新竹氣象科學園區」,去年提出該計畫並已獲行政院核定,預估最快2027年底完成。
天氣預報結合AI技術能及早了解氣候變化及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為更精準預測各地天氣,氣象署海氣遙測組副組長張保亮表示,提出「數值天氣測報高速運算電腦建置計畫」,推動建置第7至9代高速運算電腦9年計畫(2025至2033年),去年4月19日陳報行政院審核。
呂國臣表示,氣象署積極推展AI模型進行更精準預報及多元應用,但氣象署機房空間及算力運作已不足以供應超級電腦使用,且超級電腦機房每平方公尺需承重2公噸,樓地板都須進行特殊設計,考量新竹高速網路品質較佳,且新竹氣象站周邊腹地大,因此選址新竹打造「新竹氣象科學園區」。
呂國臣表示,強化氣象AI運用有3個條件,第一,要有資料,過去氣象署累積100多年的觀測資料,這2年會逐漸清洗;第二,要有算力,透過訓練大型天氣預報模型,結合現行預報模式,達到更精準的預報;第三就是人才培育,氣象署現在跟國科會、輝達(NVIDIA)及學界合作學習新方法,在台灣發展更高解析度的AI預報模型。
呂國臣說,去年提出「數值天氣測報高速運算電腦建置計畫」後,已獲行政院支持核定,新竹氣象科學園區現正進行規畫及設計,預計今年11月辦理營造與機電採購,興建時間約2至3年,預估最快2027年底將完成,未來配合資料清洗、人才培訓,可望建構多種氣候模型,提供多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