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緩對部分國家課徵對等關稅90天後,才剛表決通過實施反制措施的歐盟,也宣布暫停對美國商品課徵報復性關稅。

川普宣布暫緩實施關稅90天的前幾個小時,歐盟26個成員國除匈牙利外,表決通過了歐盟執行委員會提出對美國鋼鋁關稅實施第一波反制措施。

歐盟的反制策略因此增添變數,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雖通過這項獲得成員國強力支持的歐盟反制措施,但歐盟決定將暫停90天,「給予談判一個機會」。

按歐盟計劃,報復性關稅分三階段實施:首波於4月15日生效,美國出口至歐盟的商品約39億歐元受影響;第二波於5月15日實施,影響商品金額約135億歐元,最後一波則於12月1日上路,再有35億歐元的商品受影響。

近幾個月來,歐盟已三度遭到美國總統徵收關稅的打擊。首先是對鋼鐵和鋁徵稅,然後是汽車徵稅,最後是對所有歐洲產品徵收 20% 的關稅。如今川普態度發生驚人轉變,暫停對中國以外的產品徵收關稅三個月,馮德萊恩歡迎川普的決定,不過,她也強調,「倘若協商未創造滿意結果,我們的報復措施會付諸實行。祭出進一步反擊措施的準備工作也持續推進,如同我先前說的,不排除任何選項。」

此前歐盟貿易專員塞夫科維奇(Maros Sefcovic)在 X 表示,美國關稅具有破壞性並毫無道理,歐盟致力於認真談判,但也隨時準備捍衛自己的利益。若美方宣布恢復實施,歐盟就可能再啟報復計劃。

歐盟9日通過對美反制措施是針對川普政府3月12日生效的25%鋼鋁關稅,歐盟執委會提出,對美國進口歐盟價值約220億歐元的180種美國產品加徵25%關稅,重點針對最支持川普的黃豆農民與塑膠製造業者。

歐盟執委會原本預計在5月15日實施針對美國鋼鋁關稅的第二波反制關稅,歐盟針對美國汽車關稅和更廣泛的對等關稅的反制措施也還在研議中,這些都將因川普暫停對等關稅90天而出現變數。

根據Yougov的民意調查,歐洲人中,首先是丹麥人、瑞典人和英國人,大多支持採取報復措施,但歐洲人也擔心美國提高關稅對其經濟的影響,首先是德國人,其次是法國人和義大利人。

川普的暫停並不意味著歐盟已擺脫困境。歐盟試圖採取「分進合擊」以及「以戰逼談」策略,透過分階段報復與高壓外交施壓美方重返談判桌。馮德萊恩持續提倡美國與歐盟達成「零對零」全面互免關稅協議,表示歐盟仍致力於與美國進行建設性談判,目標是實現無摩擦和互利的貿易,同時將繼續努力分散歐盟的貿易夥伴。川普斷然拒絕了歐盟的提議,認為其「不夠充分」,顯然,美國總統希望雙方實現的不只是零關稅。

然而,就川普的要求購買大量能源如天然氣和石油來彌補與歐洲方面的貿易逆差,對歐盟而言存在現實困難,歐盟2024年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LNG)價值約220億美元,即使翻倍也遠未達到美方期望。此外,歐盟多國正在推進能源轉型,對化石燃料的需求增長有限。

儘管川普初期態度強硬,但面對歐洲報復名單與多國壓力,美國企業與農業團體向國會與白宮施壓,避免長期貿易摩擦的要求,都讓他不得不宣布暫停。法國央行行長維勒瓦(François Villeroy de Galhau)接受媒體訪問時就指出,儘管出現緩和跡象,但「保護主義始終是一種有害政策,最終將反噬美國自身經濟」。

歐盟似乎一直保持低調,準備做出最低限度的回應,避免升級威脅。因此獲得兩極評價,有認為歐盟停滯,有讚賞歐盟做得很好,畢竟,這是在混亂的世界裡保持節制的成熟證明。

川普主義對歐洲而言,也提供了一個收復失地、恢復活力和重拾自信的機會。川普儼然正在推動歐洲團結,歐盟歷史顯示,一體化進程是在危機中實現的。

畢竟,未來的世界與近幾十年來所了解的世界不同。歐盟過去在致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幾乎抹去了主權概念,彷彿它是進步的障礙或老派書呆子的心血來潮,因此,歐盟必須重新思考自己作為一個強國的地位。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圖:翻攝馮德萊恩 推特(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