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投書國際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向全球讀者闡明台灣對於台美貿易的戰略思考,以及未來將透過對話努力排除雙方貿易障礙、增加台美投資,並將關稅化解為零,文章於今(10)天刊登。據黨政人士分析,未來賴政府將首重社會、朝野、產業和國際共4個面向溝通,對內要團結國人、穩定企業,對外也要從世界變局出發,台灣作為關鍵支點,要與美國及友盟國家共同努力,克服國際經貿環境的動盪變局,打造更繁榮的黃金時代。不過,面臨台美關稅貿易戰佈局並非兩、三天,惟談判桌上不能輕易亮牌,但每一步都可能成為談判關鍵,賴政府不敢輕忽。
黨政人士分析如下:
第一,社會溝通。
台灣時間4月3日凌晨四點確定實際稅率後,府院隨即零時差啟動因應會議討論後續因應作為。上午政院開會、下午賴清德於官邸召集行政與國安團隊,聽取報告、盤點籌碼、擬定後續因應,同時定調「嚴正強力交涉」立場,對內向國人傳達「給產業最大支持」、「穩定經濟情勢」、「持續與美方交涉談判」的態度,政院並於隔日(4日)召開記者會,針對各個產業不同影響與特殊性,宣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的產業支持計劃。第一時間,務必要穩住國人與企業信心。
第二,朝野溝通。
4月4日在行政院記者會上,卓榮泰院長向朝野喊話,邀請朝野共商國是,盼值此全球性經貿挑戰變局,行政立法不分朝野黨派團結一致對外,共同因應挑戰。4月7日朝野會談,行政院所提的產業支持方案也獲得朝野共識支持,無論各黨提問,都未溢出行政院的方案內容,足證行政團隊方案,早已包含朝野在內的各界建言,反覆進行各項模擬、推演與溝通,盼當挑戰來臨時,朝野溝通順暢、行政立法能共同面對難題。
第三,產業溝通。
第一時間保持與產業界順暢溝通、維持企業信心最是重要。對等關稅政策發布後當天早上,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接連出面喊話,研判後續談判才正要開始,強調台灣基本面仍相當好,且台灣是美國抗中的關鍵,盼投資人對台灣有信心。緊接著,隔日行政院記者會提出產業支持計劃。事實上,外界批評行政院記者會「抓不到重點」,但考量談判才剛要開始,但衝擊必然會造成,「880億元」正是「為談判前做的緩衝措施」。
隨後,府院多管齊下、兵分多路。行政團隊就各項金融措施,包括台灣金融體質與股匯市等狀況,一一進行盤點與推演,金管會也在開市前一天宣布採行3大暫行措施,國安基金也在9日進場護市;賴清德則接連兩天邀集產業代表到官邸進行企業座談,溝通策略、傾聽意見,並將產業界建言統整為五大應變策略,將社會各界提供的寶貴意見,列為政府決策的參考依據。行政院服務諮詢專線也已正式上線,各部會開設190線,有專人負責提供正確資訊,賴清德也將啟動產業傾聽之旅,據了解,第一站正是受衝擊嚴重的傳產及中小微型企業。
第四,國際溝通。
事實上,在對等關稅政策公布之時,談判早就開始。府院定調「三大不合理」,以此為基礎進行交涉,論述台灣對美國經濟的貢獻,一方面由行政與國安團隊隨即派員赴華府協商,一方面則是以台美過去溝通管道順暢,以既有管道多方聯繫。「談判不能提早亮牌」,談判細節無法揭露,但一定會用對台灣最好、台美雙贏的做法。
緊接著,賴清德透過影片發表談話,明確表示台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並緊扣「讓美國清楚知道,台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同時拋出具體做法回應美國政府需求,一方面展現台灣政府談判誠意,一方面與中國立即採取報復行動形成鮮明對比,重申台灣作為區域負責任一員,在經濟與安全議題上都有能力、有信心做出更多貢獻,與中國政府高下立判。此次賴總統以「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為題的投書「彭博社」,更是談判重要的一環,以國家領導人身份公開表達台灣立場,擘畫藍圖,要化危機為轉機。
黨政人士指出,賴清德的四大戰略溝通思維,從社會、朝野、產業到國際溝通,對內要團結國人、穩定企業,對外 也從世界變局出發,台灣作為關鍵支點,要與美國及友盟國家共同努力,克服國際經貿環境的動盪變局,打造更繁榮的黃金時代。
黨政人士說,關稅戰是一場必須謹慎因應、更要積極處理的挑戰,尤其台灣是外貿導向的國家,關稅挑戰勢必衝擊產業。事實上,回顧行政院去年11月成立台美經貿工作小組,密集召集跨部會會議,並與國安會充分合作,即時掌握美方關稅與經貿政策最新情勢發展。賴清德今年2月接連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三大優先工作,尤其確立「立足台灣,布局全球」經貿戰略,拋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要在貿易戰中提前佈局、站穩腳步。
但黨政人士也指出,當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正在盡力因應各項美國新政,台灣在野黨則見獵心喜、沾沾自喜之際,賴清德率領的行政、國安團隊超前部署、穩健規劃,佈局並非兩、三天,惟談判桌上不能輕易亮牌,但每一步都可能成為談判關鍵,賴政府不敢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