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 2 日宣布,將自 9 日起針對包含台灣在內的多個國家分別徵收指定的對等關稅,引發國際輿論熱議。就在此時,有部分媒體報導稱,除了對台灣徵收 32% 的對等關稅外,美國也計畫準備「奪回晶片製造業」,進一步激發了網友們的討論。針對相關報導,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昨日( 5 日)晚間發布貼文緊急澄清,強調「美國商務部長從頭到尾都沒提過『奪回』晶片製造業的相關話題」。
杜奕瑾透過在 Facebook 發布貼文表示,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 CNBC )專訪時,僅針對如何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以及製造業回流後對美國經濟、就業方面的能得到的助益。盧特尼克以汽車為例稱,汽車生產商能透過《美墨加協定》,使用加拿大、墨西哥生產的免關稅汽車零組件,在美國境內生產汽車,進一步迴避對等關稅可能造成的影響,「我們希望對等關稅能成為製造業回到美國進行生產的誘因」。
盧特尼克在訪談中進一步指出,包含台積電在內,在美國設廠的晶片製造商亦可透過相關方式享有政策方面的優勢。盧特尼克也在訪談中坦承,認為美國不可能「擁有全球所有的供應鏈」,但強調在國家安全的考量下,「美國必須提升某些關鍵領域的本土生產能力」。
杜奕瑾稱,盧特尼克在整場訪談中持續以穩健的語氣發言,訪談內容也全都聚焦於政策方面的考量以及經濟方面的邏輯,「盧特尼克並未在訪台中提及『奪回』等激烈字眼,也從未提及『對台 32%% 關稅不夠』等話題」。杜奕瑾分析認為,網路上之所以會熱烈討論美國計畫「奪回晶片製造業」,與部分媒體與政論節目中片段摘錄的訪談內容與自製圖卡造成的誤解有關。
杜奕瑾表示,盧特尼克近期多次針對美國的國安問題以及確保供應鏈安全相關議題發表看法,並公開對台灣產業落入中國控制後,可能導致的全球關鍵零組件供應風險表示擔憂。杜奕瑾認為,美國鼓勵晶片生產商在美國建立工廠的行為,應與分散風險的政策背景有關,「與對台灣的敵意無關」。
杜奕瑾總結稱,由於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以及製造業布局引發了全球性的熱議,相關議題本來就具備相當高的複雜性,翻譯造成的落差以及斷章取義都可能造成誤解。杜奕瑾認為,媒體在報導國際政治、經濟相關議題時應該更為謹慎,讀者也應在觀看相關報導的同時查閱原始資料,以免落入認知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