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史懷哲基金會亞洲分會29日在高雄萬豪酒店隆重舉行史懷哲150周年壽辰暨史懷哲基金會40周年授勳典禮,來自奧地利總統府外交部及高雄市的貴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致敬人道精神與卓越貢獻的國際盛會,典禮最高榮譽「終身醫學成就獎」由義大醫院院長、骨科權威杜元坤獲頒,「史懷哲人類貢獻十字勳章」則頒給非洲台商施鴻森,另表彰四位「2024 年度史懷哲藝術與科學獎章」得主。

典禮由六龜育幼院合唱團演唱〈山海歡唱〉與〈泰雅山地小孩之歌〉揭開序幕,展現台灣音樂文化的多元風貌。國際史懷哲基金會亞洲分會主席王杉財表示,這些得獎者的貢獻不僅提升藝術與科學的深度,也體現了史懷哲以專業造福社會的精神,期待這份榮耀能激勵更多人投入人道與創新領域,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素有「狂醫」之稱的杜元坤,年均開刀超過1000 台,遠超一般醫師的標準。他每天僅睡四、五個小時,甚至常以營養品補充體力以確保能救治更多患者。年輕時,他在家中頂樓搭建實驗室,鑽研國外最先進的醫術,並自行練習顯微手術技術,成為台灣首位能執行此技術的醫師。杜元坤堅持「能救就救」,不輕易選擇截肢,而是透過顯微手術重建血管與神經,幫助重症患者重新站起來。他長年奔走澎湖義診,甚至曾在海島醫療期間感染海洋弧菌,面臨截肢危機。然而,他堅持完成每日12台手術後,親自為自己進行手術成功保住傷肢,這段經歷讓人聯想到關公刮骨療傷的傳奇。

此外,大會特別頒發「史懷哲人類貢獻十字勳章」給非洲台商施鴻森董事長,以表彰其在人道主義上的卓越奉獻。施董自 2003 年踏上馬拉威,致力於改善當地農民與居民的生活,推動有機咖啡種植計畫,協助逾8千戶農民、8萬人擺脫貧困。更設立微型貸款與保收制度,建構公平可持續的經濟模式。

他並於 2024 年成功完成鑿井計畫,幫助缺乏水源的社區取得乾淨水,並要求當地成立管理組織,確保長期維護。他也持續捐贈超過十萬件衣物、推廣蔬菜種植、營養補給與教育支持,展現台灣人道精神,並於高雄設立『陽光恩典咖啡館』,推動「喝咖啡做公益」,每年捐出 20% 營業淨利支持弱勢族群。其善行播種世界各地,彰顯台灣企業家國際人道形象。

這次典禮特別頒發「2024 年度史懷哲藝術與科學獎章」,彰顯四位傑出學者與藝術家在其領域的終身貢獻,分別是雕塑藝術大師王秀杞獲頒「傳統悴變雕塑藝術」終身成就獎章,表彰其在雕塑藝術教育與推廣上的卓越影響;咖啡生技專家張景科獲頒「咖啡生技與發酵」終身成就獎章,肯定其在台灣咖啡產業的創新研發,推動台灣咖啡科學技術躍進國際;生化專家陳水田博士獲頒「蛋白質體學與生物醫學科學」終身成就獎章,表彰其對生質科技與生物醫學的重大貢獻;交趾陶藝術專家吳榮獲頒「交趾陶藝影響全球」卓越貢獻獎章,肯定其在交趾陶技藝傳承與創新上的努力,讓台灣藝術登上國際舞台。

杜元坤(右)獲頒最高榮譽「終身醫學成就獎」。   

施鴻森獲頒「史懷哲人類貢獻十字勳章」。   圖:國際史懷哲基金會/提供

四位傑出學者與藝術家獲頒「2024 年度史懷哲藝術與科學獎章」,彰顯在其領域的終身貢獻。   圖:國際史懷哲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