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台灣目前僅剩下12個邦交國,外交部長林佳龍日前受訪時表示,自己目前的績效是顧好這12個友邦,不過也點出海地、梵蒂岡出現外交警訊。對此,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今(3)日表示,面對中國對我國邦交國的多重施壓,台灣應轉守為攻,不僅維護現有12個邦交國,更應積極評估爭取前友邦重返。

陳冠廷今日接受《Newtalk新聞》訪問時提到,中國掠奪式外交,已使部分轉向國家受到經濟負面影響,台灣可藉此契機,結合美國支持與我國軟實力,開創外交新局面。

他接著說,中國持續整合多重資源影響我國友邦,包括在當地塑造輿論、對政商人士提供金援、做出實質或空泛承諾,以及提供基礎建設等手段。「中國要求國家與其建交必須先與台灣斷交,這確實是我們的挑戰,但邦交國已降至12國,反而讓我們能更專注資源在這些友邦上。」

他也指出,相較於中國的掠奪式外交,台灣可運用軟實力與正面積極能量來爭取國際支持。他提到,「美國台北法鼓勵我國參與國際組織,我們也可藉此思考,哪些過去的友邦在與中國建交後,反而受到負面影響,這些國家可能是我們可以重新爭取的對象。」

對於外交部長林佳龍提及海地、梵蒂岡等邦交國需要特別關注,以及帛琉受到中國經濟壓迫的情況,陳冠廷認為,我國外交單位應更加積極思考突破之道。「我們的外交戰略不應只是防守,而應該主動盤點那些原本是我國友邦,現在雖成為中國邦交國,但在經濟上反而受到負面影響的國家,積極尋求重建關係的可能性。」

針對今年國際組織參與問題,陳冠廷表示,台灣目前每年固定推動參與聯合國(UN)、世界衛生大會(WHA)、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等國際組織,至於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則視是否有召開會議而定。

「目前台灣採取『有意義參與』的軟性姿態,不會採取以往衝撞的模式,但我們仍需積極作為。」陳冠廷強調,「台灣應結合各方資源與力量,透過『固邦、榮邦、拓邦』策略,既穩固現有邦交國,又積極拓展國際空間。我期許外交單位能夠突破框架,在維護現有邦交國的同時,也能積極評估重新爭取前友邦的可能性,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價值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