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重症患者即使康復,仍可能面臨長期後遺症,甚至增加多種慢性病風險。重症醫師黃軒今(13)日發文指出,國際研究顯示約18%康復者出現永久性肺功能下降的「肺纖維化」,而曾因流感住院者,未來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更較常人高出2.3倍。流感重症後遺症顯示預防重要,並提醒民眾應積極接種疫苗。
黃軒表示,流感重症(如肺炎、腦炎)可能引發嚴重肺部損傷。一項研究指出,約18%康復者出現肺纖維化,導致永久性肺功能下降,另有報告顯示,H1N1重症患者中約10-20%可能有肺纖維化跡象,特別是在需要長期機械通氣或經歷嚴重肺部損傷的情況下。研究發現,病毒引發的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會破壞肺泡結構,使纖維母細胞異常增生,進而導致肺纖維化。
流感亦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黃軒指出,流感病毒可直接感染心肌細胞,引發嚴重心肌炎。一項10年追蹤研究發現,曾因流感住院者,其日後心肌梗塞風險比常人高2.3倍。研究人員認為,流感重症所引發的急性發炎反應,加速動脈內斑塊形成,進而提升心肌梗塞風險。
此外,流感重症患者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後遺症。黃軒引用研究數據指出,約12%流感重症患者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可能與病毒穿透血腦屏障或免疫反應損傷神經元有關。部分患者也可能面臨罕見但嚴重的格林-巴利症候群(GBS)風險,特別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者。
免疫系統失調與慢性病惡化也是流感重症後的潛在影響。黃軒表示,流感後體內可能持續處於「低度發炎狀態」,進而誘發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紅斑性狼瘡。此外,重症患者可能面臨胰島素阻抗性增加,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惡化。
黃軒強調,流感重症的長期後遺症凸顯「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他建議,民眾應積極接種流感疫苗,並在感染初期(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以降低重症風險。對於曾患流感重症的康復者,應定期追蹤肺功能、心血管與代謝指標,以降低長期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