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稍早報導,俄羅斯政府1份外洩的報告顯示,莫斯科官方認為該國將拉攏前蘇聯國家,並與全球南方國家建立經濟聯繫的努力,在烏克蘭戰爭後受到西方國家不斷打擊。
報導指出,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去年4月主持1場戰略會議時,俄羅斯內閣向數十名政府高級官員和一些俄羅斯最大國有企業的高層提交的1份報告近日流出。
根據俄羅斯內閣這份外洩的報告,莫斯科的雄心壯志是將俄羅斯置於歐亞貿易集團的中心,以恢復其在全球貿易中的管道,與美國、歐盟和中國的經濟勢力範圍相抗衡。
這份報告指出,俄羅斯的長期計劃是締建1個「宏觀區域」,鞏固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新的集團將把俄羅斯與全球南方連接起來,為雙方提供原材料,發展金融和運輸聯繫,並透過共同的「世界觀」將雙方團結起來。
報告指出,儘管如此,西方國家透過「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已經成功威脅中亞國家遵守制裁,同時向這些國家提供繞過莫斯科的全球市場、運輸走廊和供應鏈的機會。
報告指出,俄羅斯的盟友也從西方國家的制裁中獲利,他們將俄羅斯企業趕出本國管轄範圍,控制進出口流量,並將生產從俄羅斯遷出。中亞國家甚至還尋求額外的佣金來補償違反制裁的風險。
報告還補充道,中亞國家正在利用俄羅斯的「弱點」,試圖透過類似「突厥國家組織」(Turkic States)這樣的組織「在沒有俄羅斯參與的情況下實現一體化」。這些國家透過「重新思考我們共同的歷史」、提倡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而非俄語、向西方教育標準邁進、以及派遣本國精英到西方接受教育,已經「改變了世界觀」。
由莫斯科領頭、包括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在內的「歐亞經濟聯盟」(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的發展也面臨「系統性問題」。其中包括制裁風險、西方國家將俄羅斯踢出Swift資訊系統後使用不同的支付系統,以及莫斯科為抵禦制裁影響而採取的貨幣管制措施。
報告承認,俄羅斯必須「打持久戰」,才能讓中亞國家留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俄羅斯在對烏克蘭戰爭中的勝利不足以結束西方的製裁壓力。報告稱:「與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保持密切關係將成為一個困難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