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教育局積極推動淨零城市減碳教育研習與宣導,利用開學前於今(5)日在淨零學院舉行「校長產品碳足跡證照班」及「高中職學生淨零通識」等相關課程,教育局長吳立森致詞時鼓勵所屬學校踴躍參與,落實推動「淨零教育,從校園扎根」目標,尤其讓師生們瞭解與記錄自身的碳足跡或碳排量,並創造具體減碳成效,讓高雄成為淨零減碳永續發展城市。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2050淨零目標,高市府於113年6月公布「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教育局自112年起結合市府淨零學院、大專院校等資源,目前已辦理7場次教師及高中職學生淨零通識課程,並辦理2梯次證照班協助教師取得認證證照,以積極培育學校淨零種子教師及人員。吳立森表示,教育局推動環境教育成果豐碩,除了每年定期辦理環境教育成果展,後續也將辦理更多種子教師及高中職學生淨零通識課程及研習。
此外,高雄市學校參與各項徵選屢獲佳績,瑞祥高中於教育部113年度氣候變遷教育教案設計競賽榮獲第1名、高雄中學於中鼎教育基金會「113年氣候變遷暨永續發展教育校本課程方案徵件活動」榮獲特優獎,龍華國中及文府國小也獲優等獎,龍華國中及路竹區大社國小則分獲經濟部113年「國民中小學推動能源教育標竿學校」選拔南區銀獎及優選獎。
另外瑞祥高中「氣候行動Zero Pioneers」提案參與金車文教基金會第14屆「愛讓世界轉動 兒少公益行動徵選─環境永續組」,也榮獲行動提案潛力獎殊榮。高雄高商也結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共同推動「ESG綠色經濟、企業減碳永續發展專案管理暨環保青年大使培訓」,協助學生取得溫室氣體內部查證人員證書。以上均是高雄市教育局積極推動淨零城市減碳教育成果。
為擴大扎根學校淨零教育,教育局去年6月也攜手屏東鳳凰扶輪社、國立中山大學及壽山國中,在壽山國中打造「淨零知識大道」、「淨零美學堂」及「淨創工坊」等三處主題空間,專注電子廢棄物循環再生工作推動與執行,結合課程教導學生進行電腦主機重組翻新及安裝,透過電腦募集與修復,將再生電腦送至偏鄉學校,協助偏鄉學子在家進行自主學習,後續也期待能透過教師桌遊培訓,培育更多淨零種子教師,推廣並發展淨零課堂教學。
教育局積極結合中央補助經費共同推動淨零及環境教育相關工作項目,鼓勵學校踴躍申辦教育部「建構智慧化氣候友善校園先導型計畫」,透過校園碳盤查、能源管理系統及資源循環措施,讓學生參與校園環境改善行動,並透過探索問題、參與減碳行動及設計創新解決方案深入學習;另外也自辦「永續循環校園計畫」,結合硬體改造及課程教案提升學生「淨零排放資源循環」及「環境生態永續循環」相關知能。
另外教育局也發展具高雄市特色的環境教育計畫,包括推動「高雄環教綠星獎」(Kaohsiung GREEN STAR Awards)及教育部補助辦理環境教育輔導小組計畫,鼓勵學校發展環境教育特色,從盤點環境現況、特色與問題等規劃推展環境教育,並結合教育部「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w-gener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NEED)」理念、市府施政願景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等,逐年推展環境教育主題及開發環境教育等特色教案。
吳立森(前排中)參與「高中職學生淨零通識」課程。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高市教育局推動環境教育成果豐碩。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