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川普的個人特質、總統任內的施政、到競選主軸與選後的人事安排,可以看出川普在某種程度上複製了雷根的模式。美國歷史上,羅納德·雷根(Ronald Reagan)和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這兩位共和黨總統的施政方式與戰略有許多驚人相似之處。雷根因冷戰勝利的重要推手地位被載入史冊,而川普則似乎正在開啟一場針對中國的「新冷戰」。從政策主軸到具體行動,他們展現出相似的治國模式,川普因此被許多人視為「雷根2.0」。
雷根的冷戰勝利
雷根在其總統任期內(1981–1989年),透過軍事、外交和經濟手段的多重施壓,成功削弱蘇聯,為冷戰劃下句點。
1. 軍事擴張與經濟壓力 雷根大幅提升國防預算,尤其是1983年提出的「星戰計畫」(SDI),試圖建設一套導彈防禦系統。這項計畫對蘇聯形成技術與經濟的雙重壓力,迫使蘇聯投入大量資源應對,進一步惡化其內部經濟困境。
2. 外交接觸與意識形態對抗 雷根一方面保持強硬態度,呼籲蘇聯進行改革,例如他在柏林圍牆前的著名演講:「戈巴契夫先生,推倒這堵牆!」另一方面,他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展開了一系列高峰會談,最終促成1987年簽署的《中程核力量條約》(INF),實現軍備控制。
3. 支持反共運動 除了對蘇聯實施經濟制裁,雷根還積極支持全球範圍內的反共運動。例如,美國向阿富汗反抗軍提供援助,削弱蘇聯的國際影響力。
雷根的「綜合策略」有效結合軍事威懾、外交接觸與經濟制裁,最終迫使蘇聯無力應對,導致冷戰結束。
川普的「新冷戰」布局
川普從2016年競選時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口號,明確宣示「美國優先」的價值觀。他的施政重點逐漸聚焦於中國,將其視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
1. 對中國的全面施壓 川普任內發動貿易戰,大幅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強調保護美國工人與企業利益。到了2024年競選期間,他更提出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以展現其對華政策的強硬立場。
2. 「準備打贏新冷戰」的策略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於2023年發布的《贏得新冷戰:打贏中國的計劃》,為共和黨內部針對中國的戰略共識奠定基礎。該報告主張透過經濟增長、軍事威懾、強化國際夥伴關係等手段,全面應對中國崛起,與雷根時期的「綜合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3. 重塑國際經濟秩序 共和黨以「修昔底德陷阱」為框架,主張美國必須在中國完全崛起之前採取行動,遏制其挑戰全球秩序的能力。推動「小院高牆」策略,嚴格管控科技輸出,同時加強供應鏈自主性,並與亞太盟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雷根與川普的相似之處
1. 競選口號與愛國主義 雷根1980年的「讓我們讓美國再次偉大」與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在精神上高度一致,都強調恢復國家自豪感與回歸傳統價值。
2. 經濟政策 兩位總統都以減稅和去管制為核心政策,試圖提振國內經濟。雷根提出「雷根經濟學」,大幅減稅並縮減政府支出;川普則於2017年通過《減稅與就業法案》,推動企業與個人稅率下降,以刺激經濟成長,政府效能。
3. 軍事與外交強硬路線 雷根通過「星戰計畫」對蘇聯形成軍事威懾,川普則以關稅和供應鏈管控向中國施壓,要求盟友們提高軍事預算。兩人都展現出對主要競爭對手採取軍事與經濟雙管齊下的圍堵策略。
4. 直白的溝通風格 雷根因其簡潔而強有力的演講被稱為「偉大的溝通者」,川普則擅長利用推特和媒體直接與選民對話,塑造鮮明的個人形象。他們都成功吸引民眾關注,增強政策的支持度。
從冷戰到新冷戰:川普能否成為雷根?
雖然雷根成功瓦解了蘇聯,川普卻面對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對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比蘇聯更深厚的經濟與科技實力,其崛起對美國構成的威脅更加多元且複雜。
然而,川普與雷根的相似之處,特別是在經濟、軍事和外交上的強硬策略,讓人們不禁聯想川普是否能成為「雷根2.0」。在2024年選舉中,川普已經將「對抗中國」作為核心競選議題,他能否如雷根一般動員國內外資源,成功壓制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將成為其政治生涯的重要考驗。
川普若能複製雷根的歷史成就,將不僅是一位成功的「雷根2.0」,更可能成為美國重新定義全球秩序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