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作家莊祖欣近日一篇文章引起討論,她透過臉書指稱,台灣的精緻餐飲幾乎都被日本料理取代,中式料理都隨「去中國化」一同消失,中國菜如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等變成「不登大雅之堂」的廉價便當菜,隨即在網上掀起論戰。對此,作家顏擇雅直言,自己是反對該詞彙的,因為台灣社會根本沒有所謂去中國化,該詞是國民黨中共用來對付台派的武器。

顏擇雅在臉書發文寫道:「我是反對『去中國化』一詞的,這個詞一開始就是藍營用來攻擊教育部長杜正勝的武器,後來綠營年輕人也跟著用,反而去鞏固這個名詞的正當性了,等於昭告全世界說『沒錯,台派就是在搞去中國化』,這點讓我搖頭。首先,我本人在台灣並沒感到什麼『去中國化』。」

顏擇雅表示:「我算是文學與人文的愛好者。我發現,在台灣要找到喜愛張愛玲與杜甫與《紅樓夢》的同好,會比要找到費茲傑羅或谷川俊太郎或《平家物語》的同好容易很多。錢穆與余英時如今當然在對岸有不少讀者,甚至粉絲,但用人口比例看,還是台灣的讀者多出許多。」

顏擇雅提到:「《後宮甄嬛傳》馬拉松也是台灣特有的跨年儀式,這齣劇在台灣campish程度應該超過其他華語地區。再來,『去中國化』之所以成為藍營與中共用來對付台派的武器,是因為它觸動到『中華文化是神聖的,需要加以保衛』的心態。余英時曾說這種心態非常荒唐,請見《余英時訪問記》p147。但我不認為這種心態是短期內可以扭轉。

顏擇雅指出:「只要這種心態還在,『民進黨搞去中國化』就一直會是北京對台動武的一大道德基礎。因為它可以告訴自家人民,動武不是為了摧毀民主自由,而是為了捍衛中華文化。一定會有人問我,國文課綱文言文佔比縮小,不是「去中國化」是什麼?我會說是在提升語文教育的實用性。」

顏擇雅續指:「歷史課綱縮減中國史的佔比呢?我認為是在擴大年輕人視野,學會如何立足台灣看世界。護照『中華民國』字樣縮小呢?我覺得就是反映現實。李登輝、彭明敏、杜正勝等人也只講『本土化』,不講『去中國化』。是統派們總把『本土化』等同於『去中國化』。二者有何差別,我希望大家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