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520就任迄今,滿3個月。台灣民意基金會今(20)日發布表示,在總統聲望、感情溫度上都下滑約10個百分點,等於粉絲減少約2百萬人。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賴清德總統蜜月期已經結束。尤其如果社會支持不斷流失,執政將愈趨艱辛。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日早上發表八月民調報告,主題是「巴黎奧運、政黨感情與總統蜜月期」,這是基金會成立以來,第九十六次每月例行重大議題民調。

對於賴清德總統聲望,民調詢問,「台灣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已一個多月。一般說來,您贊不贊同賴清德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包括重要人事安排與政策?」

結果發現:10.1%非常贊同,36.6%還算贊同,19.4%不太贊同,12.1%一點也不贊同,16.3%沒意見,5.4%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四成七大致贊同賴清德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三成二不贊同,二成二沒意見、不知道。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賴清德總統蜜月期已經結束,但仍身處多數民意支持的悠哉狀態中。

但游盈隆也引用學者分析認為,賴清德總統蜜月期已經結束。這隱含下一階段政治過
程的挑戰與考驗將接踵而來,尤其如果社會支持不斷流失,執政將愈趨艱辛。

和上個月相比,贊同賴清德總統處理國家大事方式的人下滑3.2 個百分點,不贊同的人略增0.3 個百分點。這一來一往,使得贊同他處理國家大事方式的人比不贊同的人雖仍多出15.2 個百分點,但和上個月相比,已減少3.5 個百分點。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一個月,非常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方式的人流失5 個百分點,等於流失近百萬鐵粉,並不尋常。

如果將眼光放遠看最近三個月,可以發現,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方式的人,從五月58%一路下滑到八月46.8%,三個月支持者減少11.2 個百分點。如果鎖定賴清德總統的強烈支持者,從五月20.7%大幅下滑到現在的10.1%,也就是說,短短三個月鐵粉流失10.6 個百分點。若換算成人數,一個百分點等於19.5 萬,10.6 個百分點約等於206 萬人。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損失。而且這不僅是量的流失,也牽涉質的流失;一言以蔽之,支持強度的流失。箇中原因為何?值得深入探討。

國人對賴清德總統的感情溫度,民調詢問
,「如果用0 到100 來表示對政治人物的好感與反感,0 表示最冷,最強烈
的反感;而100 表示最熱,最強烈的好感;50 表示沒什麼感覺,既無好感也無反感。
請您用0 到100 之間的數字來表達您對賴清德總統的感覺?」

結果發現:在二十歲以上台灣成年人中,有44.4%對賴清德總統有好感,26%對他
沒感覺,24.8%對他有反感。如果以平均度數來看,台灣人民對賴清德的感情溫度是
54.65 度,這是一個尚稱舒適的感情溫度。

與最近一次同樣調查做比較,也就是2024 年5 月剛就任總統的時候,可以發現,
賴清德好感度大幅下滑10.3 個百分點,反感度明顯上揚5.7 個百分點,無感的人上升3
個百分點。一個百分點等於19.5 萬人,意味過去三個月,對新總統賴清德有好感的人
減少2 百萬,反感的人增加約111 萬,無感的人也增加近60 萬人。這對才上任三個月
的新總統而言肯定是一個壞消息。

更深入的分析顯示,23%對賴總統非常有好感,21.4%還算有好感,26%無感,9.9%
有點反感,14.9%非常反感,4.8%不知道。值得注意的是,與剛上任時相比,對賴總統
非常有好感的人大幅減少11.4 個百分點,非常反感的人增加4.8 個百分點。一言以蔽
之,相隔三個月,賴清德總統的人氣已經大大不如剛上任時。

卓榮泰內閣施政表現的民意反應,民調詢問
,「行政院長卓榮泰上任也快三個月了,一般說來,您是否滿意他所領導內
閣的表現?」

結果發現:6.1%非常滿意,37%還算滿意,25%不太滿意,9.1%非常不滿
意,17.3%沒意見,5.4%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四成三大致上滿意卓榮泰內閣整體施政表現,三成四不滿意,一成七沒意見,5.4%
不知道/拒答。滿意比不滿意多9 個百分點。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訊息,那就是,卓內閣
已安然度過前三個月,但隨著民怨浮現,未來施政將倍感壓力。

本次調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游盈隆教授負責問卷設計、報告撰寫、研究發現的判讀、及相關公共政策與政治意涵的解析;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受本基金會委託,主要負責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資料清理與統計分析。

訪問期間是2024 年8 月12-14 日,共三天;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採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dual-frame random sampling),市話70%,手機30%。有效樣本1075 人,市話755 人,手機320 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9 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經費來源是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

國人對於賴清德的感情溫度趨勢   圖: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