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近年舉辦的公民參與活動,逐漸希望能聽取青少年的聲音。高雄市立李科永紀念圖書館連續三年辦理營隊,每年以不同的社會議題並結合108課綱,培力高中生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今年特別邀請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於8月8至10日設計三天交通藝術夏令營活動,幫助高中生更認識當前的「行人地獄」交通議題,透過公民教育途徑讓台灣洗刷「行人地獄」的惡名。

三天課程由高雄行促會設計,賴芯妤說明玉竹商圈的前世今生,劉冠頡分享交通標線改造工程內容,吳亭君與李怡志分享用藝術改造社區街道,找回街道的秩序與美感,前市議員林于凱分享協會行人路權的倡議歷程與實際改善案例。

活動由老師帶著學生們設計一些街頭活動,上街與人進行互動,提升街道應有的生活感,有學生活動設計運用同理心工具,幫助路人體會視障者的步行困難;更有幾位學生在玉竹商圈的路上放上瑜珈墊,邀請路人做瑜伽,想像一下目前街道缺乏的停留和休憩的功能;另有學生用膠帶貼出跳房子的遊戲,邀請路人思考走在路上遇到的重重阻礙。

學生們希望藉由遊戲,與路人一起反思「街道是為人而存在」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瑜伽組的學生在徒步區禁行汽車時段,仍遭強行進入的大貨車開車逼近,儘管有老師阻擋司機路過,司機依然要求學生讓路,以方便他卸貨。

藉此事件,老師也跟學生機會教育,街道上每個人都可以聲張自己的權益,但每個人在聲張自己權益前需要自問:「我是否因為個人行為把他人的權益剝奪了?」 學生陳湘婷說,台灣落後許多國家很多,台灣人也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很感謝有這個活動讓她對街道多了許多不同以往的認知,也發現台灣街道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多數學生認為活動很好玩,也充滿知識性,不但認識到玉竹街的興衰,也學習未來如何切入他人觀點,參與公共議題的倡議。

活動設計者、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常務理事吳亭君表示,一個設計完善的城市街道,可以讓市民更安心走路,也更願意走路。人行道結合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可以讓兒童與青少年能在城市自由且獨立的移動,增加行動能力,也能身心更健康。

學生汪懋其與徐彥瑜說,當用路人坐在椅子上,以靜態的方式觀察這座城市時會聆聽附近聲音,但畫畫時,路人好像還是覺得馬路是給車子的,不是給人的。自己想去解釋,發現有點困難。所以如何讓身邊的人,更多人知道行人路權,是未來的方向。

志工張智閔帶兩位高中生孩子參加,她對玉竹商圈給出一個有趣的建議,認為大統頂樓和商圈可以設計給高中生們玩跑酷遊戲,藉由運動來增強身心對緊急情況的應變能力。跑酷的玉竹商圈也可以因應多賣一些運動用品,符合高中生在城市裡尋找極限遊戲場地的需求。不少學生認為塗鴉牆可以保留,讓更多人可以來這些發揮創意,各展本事,覺得這次夏令營在街頭創作的活動不僅好玩,「人本街道」的課程內容也充滿豐富知識。

李科永紀念圖書館舉辦高中生交通藝術夏令營。   圖: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提供

學生在玉竹商圈徒步區禁行汽車時段做瑜珈。   圖: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提供

學生用膠帶貼出跳房子的遊戲,邀請路人反思「行路難」的心境。   圖: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