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在20日就職演說中,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說法,而這樣的說法也遭不少人再次質疑他「台獨」立場,甚至前總統馬英九也說賴的說法是「新兩國論」。但美國學者認為,過去蔡英文總統任期內也有發表類似內容,同時賴清德演說也並未偏離蔡英文設定的「四個堅持」路線。

前國安會官員杜如松(Rush Doshi)及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在美東時間21日於CFR網站發表文章,主張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兩岸內容,並未偏離蔡英文設定的「四個堅持」路線。蔡英文在2021年國慶大典中提出「四個堅持」,並期盼朝野必需「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杜如松和塞克斯指出,北京反對賴清德的「兩岸互不隸屬」說,而這是蔡英文之前在國慶演講中所使用過的表述,同時這樣的說法不曾在就職演說中出現過。他們也指出,賴清德演說內容明確表明將延續蔡英文兩岸路線,並承諾繼續維持現狀。同時他也在演說中呼籲北京與台北之間互相對話,及恢復兩岸旅遊和學生交流展現開放態度。

雖然賴清德在演說中呈現對中國的善意,但北京仍以強烈的語氣譴責賴清德的言論。兩位學者認為,這反映了中國對賴清德兩岸議題上的立場不信任,同時也呈現北京的失望情緒,因為賴清德在某些方面與蔡英文不同,例如沒有明確承諾以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兩岸關係人民條例等法律來處理兩岸關係,而這兩者都體現一中框架。

除此之外,學者們還發現,相較於蔡英文對於九二共識的態度,是以「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進行論述;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完全沒有提到九二共識,這可能是賴清德及其團隊認為,在首次闡述其作為總統的兩岸政策時,試圖尋找「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並無多大益處。同時當時蔡英文的表態,也未獲得北京的善意,僅用「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來回應,顯現不論表態與否都無太多益處。

杜如松和塞克斯認為,在這局勢變化多端的政治環境下,北京仍然會持續往統一台灣目標前進,並藉此操弄台灣政治。同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兩岸問題仍是台北和北京爭論焦點,官方溝通管道也會繼續關閉。他們建議,雙邊應謹慎地釋出訊息,進行更深入的對話,以避免兩岸緊張局勢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