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犯烏克蘭逾兩年造成數十萬人死亡,至今仍不斷以飛彈及無人機轟炸烏克蘭各城市,導致平民死傷。主導這場戰爭的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原本預期在幾週內以閃電戰攻下基輔,俄軍卻被打得灰頭土臉,讓他不得不進行全國動員,一位北京大學的俄羅斯專家大膽預測,這場由普丁對烏克蘭發動的衝突「注定會失敗」。
北京大學教授馮玉軍在《經濟學人》一篇專欄文章提到,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未來會降溫,因為兩國對全球事務看法截然不同。烏俄之戰意外了重振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自俄羅斯進犯烏克蘭以來,北約32個成員國中的大多數都增加了國防預算。一旦戰爭結束,烏克蘭可望成為歐盟、甚至北約一員。
馮玉軍也列出烏俄之戰「俄羅斯最終必輸」的4大關鍵,首先是「烏克蘭人表現出的抵抗和民族團結程度,至今一直是非比尋常的」。第二個因素來自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的支持,雖然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還需要更多有力的幫助,但國際社會仍廣泛支持基輔。
馮玉軍指出,第三個因素是「現代戰爭的本質」已經轉變為「工業力量與指揮、控制、通訊和情報系統」的結合,俄羅斯在這場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中處於劣勢,其根本原因在於俄羅斯還沒有從蘇聯瓦解時的「戲劇性的產業空洞化」(dramatic deindustrialization)恢復過來。
馮玉軍續指,第四個關鍵則在於,俄羅斯的政治高層缺乏足夠的資訊去做判斷,他們被困在「資訊繭」(information cocoon)裡,或「同溫層」、「迴聲室」(echo chamber)效應,無法無法和他的國安團隊隨時獲取準確情報,也缺乏有效的糾錯機制,相較之下,烏克蘭顯得更為靈活一些。
馮玉軍預言,俄軍最終將被迫撤出包括克里米亞在內所有占領的烏克蘭領土,俄羅斯的核武能力並不能保證其成功勝利,而美國在韓國等亞洲國家的核戰佈署潛力,也沒有比俄羅斯差。因此烏克蘭若最終勝利,將證明俄羅斯不是無敵,也能澆熄朝鮮半島的核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