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20多年的老爺車問題愈來愈多,本來想說淘汰了就不再買車,但因住處與上班場所位置問題,決定還是買輛代步車。本文想趁著網路熱潮討論一下車價問題,另外也想談一下沒有自有能量生產國產車問題有多嚴重。

車價問題從在台灣有超高人氣的韓國啦啦隊女神李多慧談起。去年12月,她在經營的YT頻道分享比較台、韓兩地的物價差異及特點,其中,她提到一款在韓國當地販售價格約台幣75萬元的韓國大型休旅車,進口到台灣來的官方售價竟然要價台幣200萬元,直呼「差了有2倍以上,這樣對嗎?原本就這麼貴嗎?」

在台灣有超高人氣的韓國啦啦隊女神李多慧分享入手人生第一輛新車,韓國國產現代汽車「casper」,花費1760萬韓元(約新台幣40.8萬元) 圖:截取李多慧YT頻道

在更早之前,李多慧分享自己入手人生第一輛新車,是韓國國產現代汽車「casper」,花費1760萬韓元(約新台幣40.8萬元);引發當時還是立法委員的高嘉瑜「聲援」,表示「不合時宜的貨物稅令國人買車負擔沉重」,指出高額稅金壓力,包含25%~30%的貨物稅、5%營業稅、進口汽車零組件的進口關稅5%~17.5%,高額稅負墊高國內新車均價。自稱自進入國會以來,除了直接提案修法調降貨物稅外,更是定期要求財政部檢討汽機車貨物稅存廢議題,然而財政部的答覆卻總是鬼打牆。再列舉從2021年至2023年財政部對於汽車關稅、汽機車貨物稅及汽燃費隨油徵收的跳針式答覆,批評「或許對這些機關而言,這些能『躺著抽稅』的項目,遠比民眾所在乎的『租稅公平』來得更重要」。而這種「孤鳥」行徑、近乎「白目」地擋人財路,或許也增加了高嘉瑜力拚立委連任的困難。

而今年1月初,傳聞中國汽車品牌奇瑞、比亞迪要進攻台灣車市,有網友認為中國車以低價入市恐怕會「血洗市場」,甚至點名裕隆集團已經拿下2品牌的代理。裕隆於1月28日正式駁斥傳言並非事實,經濟部官員也跟著出面闢謠,強調現行國內法令未開放中國整車進口。包括台灣民眾黨、台灣基進黨等多名重要黨工在1月底分別引用網友臉書貼文,批評「台灣政府用高昂的汽車關稅來保護裕隆,為的是要它有朝一日造出屬於台灣自己的國產車」,前面洋洋灑灑換算裕隆代理的Infiniti QX55,比較台灣官網報價、日本原廠報價、新台幣兌日幣匯率,算出價差1.46倍;再把關稅、營業稅、貨物稅等等加一加,算出裕隆賣一輛Infiniti汽車的毛利率大約只有5.3%。然後批評裕隆自己不爭氣,國產車就是造不出來;以數據指稱台灣市場去(2023)年銷售了約44.5萬輛車,裕隆所謂的國產品牌「納智捷」,賣出2332台,在23個台灣賣車品牌排名第22名。最後質疑「如果你曾經在台灣買過進口汽車,你會不會希望有一天裕隆趕快收掉?」「你不趕快全力造車就算了,今天還跟我說你要多代理一個中國品牌進口台灣!你真的好意思嗎??禮義廉恥的恥知道怎麼寫嗎?」

裕隆汽車長青車款「速利」。 圖:翻攝維基百科/CC BY-SA 3.0/Solomon203

事實上,裕隆曾經也叱咤風雲一時。1974年,裕隆與日產合作在台生產的第一輛車款「速利」,創造長青神話,不僅是滿街計程車的首選,駕訓班也選用它當教練車,甚至成了高職汽修科的基本教材車種;直到1993年才因為無法通過環保法規才不得不被迫停產。筆者當年年紀還小,家裡也沒有人會開車,所以並沒有買車;但從2022年10月5日某電子媒體報導,一名83歲老獸醫擁有一輛48年車齡、1974年的原裝進口豐田Corolla二代,當年以23萬台幣購入,形容「可以買3輛國產車,也可以買台南一間房」,約略可知國產車款與進口車的價差。但現在呢?裕隆納智捷最「平價」的車款也要價75.8萬,與其他加上關稅、營業稅、貨物稅等的其他「國產化」品牌,例如Ford、Toyota等可說是「不迫多讓」,能有多少競爭力實在令人懷疑。

納智捷沒有價格競爭力,那有沒有可能在造車工藝上有可與其他廠牌一較長短之處?很可惜地似乎也沒有,造就2023年墊底成績好像也不意外。其他「國產化」品牌只是引進國外已上市型號車款零件在台組裝,對於實際提升台灣造車工藝並沒有太大助益。那「台灣政府用高昂的汽車關稅來保護國產車廠」的說法,是不是有了問題?問題就是收了這筆錢,並沒有達到「有朝一日造出屬於台灣自己的國產車」的目的。錢沒有專款專用,沒有真正扶植自己的造車品牌,將「國產車」的定義放寬到「在國內車廠生產線組裝生產出來的車,就稱為國產車」,讓車廠在市場競爭中自生自滅。所以當有政治人物罵關稅、營業稅、貨物稅等時,筆者不禁拍手叫好;但話鋒一轉,逢中必反扯到「代理中國品牌進口」時,筆者認為只是為罵而罵,根本無助於解決問題。

2017尼莎颱風來襲,國軍救災協助居民撤離,軍方聯絡官搭乘輕型戰術輪車深入地方鄉鎮區公所。 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資料照片)

造車是很重要的國家重機工業。比方國軍在2009年起編列48億元預算,採購近4000輛輕型戰術輪車,車輛由三陽工業與以色列AIL合作生產,取代服役多年的M151指揮車與部分舊款悍馬車,從招標過程到使用品質以及維修一再遭到各界詬病,2017年發生車輛前軸的「軸殼托架」斷裂狀況,2023年陸軍後勤指揮部查證屬實維修廠使用「中國大陸產製料件」。國防部軍備局的「鐵騎專案」,從2021年至2024年編列4億9021萬8000元預算,研製具備高度機動力、火力、輕裝甲防護力、靈活通信的4輛「偵搜戰術輪車」原型車,據稱全車設計與整合測試核心能量及89%產值均為國內製造,但引擎及變速箱因國內無能量必須外購。另外,台灣可機動部署的機動飛彈車,屬於特種車輛,更有如「聯合國」一般,海軍海鋒大隊的雄風二型、三型反艦飛彈系統用的是荷蘭DAF、韓國大宇以及德國賓士的車款,空軍防空部的天弓系列防空飛彈有德國MAN丶賓士等廠牌,未來增程型雄三飛彈、增程型弓三飛彈以及「雲峰」高空高速巡弋飛彈等,由於體積比現行飛彈都來的巨大,無法以現有的機動飛彈車來承載,未來可能又得視狀況買不同廠牌車輛。這些都將衍生出同一個問題,就是造成後勤、保養及補給維修上的困擾。平日可用「商車商維」保養維護,但若戰時呢?這些都是由於台灣沒有自己的國產車所衍生的後續問題。

對於「行之有年」的汽車關稅、汽機車貨物稅問題,引發少數「孤鳥」政治人物的關注但始終沒有下文,大部份「識時務」的政客們不挑、不講、裝傻、裝糊塗,老百姓就只能「當盤子」持續買高價位汽車。筆者自認沒有撼動政策的能力,但還是想建議,既然沒人敢要求不徵收高額稅金,那是不是考慮提撥一定比例專款專用,要求某車廠完整製造真正從設計到組裝、從心臟引擎到皮膚外觀都是真正的國產的台灣車,再讓軍、警、政府單位行政車輛大量採購使用,找出問題修改校正,逐步建立自有的國產車體系。別總是被人掐著脖子,還洋洋得意以為自己有錢可以奢侈。

2021年國慶閱兵預演展示。圖為天弓三型飛彈發射車,車頭約略可見德國賓士車廠車徽。   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