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喉作為餐桌上的高價魚種,一直以來產量較少,僅有少數區域可以捕撈,農業部水試所今(5)日公布,繼2022年培育黑䱛、並於去年完成康式馬加鰆復育計畫後,今年2024也完成赤鯥繁殖,已透過人工授精方式,魚苗可達3公分以上,做為我國沿海漁業資源以及養殖技術的重要基礎。
「赤鯥」俗名為紅喉、紅加網,是台灣周邊海域大陸棚斜坡區域的高經濟價值魚種,主要棲息於水深100到600公尺,一身喜慶的紅色相當討喜,體型雌、雄魚種差異大,雌魚平均體長為31.8公分、雄魚體長平均24.2公分,並體長28公分以上都為雌魚。
現正最夯:北檢要求禁接觸2、3百證人!柯文哲:你給我清單、我把它背起來?
大型赤鯥個體的全年平均價格落在每公斤1400到1700元間,魚價好時更上看2000元,因肉質細膩、油脂豐厚,具有清香,不論以乾煎、蒸煮、火烤,都能呈現極佳的風味,深受老饕喜愛,也是生魚片、壽司店極受歡迎的高檔食材,近3年來台灣的交易量達31至63公噸,其中95%來自花蓮漁港、台東新港等,少部分來自宜蘭頭城。
不過赤鯥整體漁因獲量不高、無法進行魚種養殖,卻受市場歡迎,但長期漁獲恐釀資源耗竭,農業部水試所表示,去年於水深200公尺處,取得魚種,之後進行照護與蓄養、人工授精取卵,在今年1月終於成功培育,3公分以上魚苗,此經驗有助於後續針對本魚種之資源增裕規劃,透過培育方式,再進行放流,使得漁業資源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