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的愛情觀清晰應證在日後的作品上,無論感慨大名府一對戀人,迫於家人攔阻,相擁投河自盡而書寫的〈摸魚兒.並蒂蓮〉,或者悼念亡妻張氏而創作的〈三奠子.再生緣〉,都是深受影響的經典佳作。晚年又將原〈雁丘辭〉詩作配對詞牌,重新改填成詞作,這闋經過修改後的作品,就是今天多數人吟詠愛情時,常會唸上兩句的曠世絕品〈摸魚兒.雁丘〉。
情之解析 以雁為名
前方亂烘烘地圍著一群人,吸引了幾名結伴共赴省城參加鄉試的青年,青年擠進了人群,見地上橫躺著兩隻大雁,雁旁呆坐著一位手持獵網的獵人,一名青年好奇地詢問發生了什麼事?
獵人回了神,略帶憂傷的口吻說,今早張網捕鳥,網住一對大雁,其中一隻脫網飛逃,隨手便將捉到的宰殺,沒料到帶來市集販賣的路上,脫逃的大雁沒走,反倒嘶喝地尾隨在上空,待我放下手中雁子叫賣時,空中那隻大雁開始不停地盤旋和狂鳴,突然間,竟向著地面俯衝而下,在雁屍旁撞地而亡。
聽完雁兒殉情的故事,青年們相視無語,不一會兒詢問者提議,夥同青年買下這對大雁,在市集旁的汾河邊上挖坑掩埋,再用石頭堆成一座墳,取名「雁墳」。這群青年各自憑感賦詩為念之後,才依依不捨地懷著愁緒離去。
這名年方十六的詢問青年,就是金朝史上夙負盛名的文學大家元好問,在他賦詩題名為〈雁丘辭〉的同時,大雁堅貞無悔的殉愛行動便已根植於內心,甚至左右了一生的愛情信念。
他的愛情觀清晰應證在日後的作品上,無論感慨大名府一對戀人,迫於家人攔阻,相擁投河自盡而書寫的〈摸魚兒.並蒂蓮〉,或者悼念亡妻張氏而創作的〈三奠子.再生緣〉,都是深受影響的經典佳作。晚年又將原〈雁丘辭〉詩作配對詞牌,重新改填成詞作,這闋經過修改後的作品,就是今天多數人吟詠愛情時,常會唸上兩句的曠世絕品〈摸魚兒.雁丘〉。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或許不少人會質疑,作品原貌早已不得見,如何證明這闋詞是由詩作改寫?事實上元好問在詞作前序說得明白,「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舊作無宮商,今改訂之。」根據這段文字描述可得三條線索,第一,一起葬雁的人多半都有賦詩留念,關鍵在元好問所作的〈雁丘辭〉的「辭」字上,「辭」非「詞」,「辭」體為古風,是詩體發展的脈絡之一。
第二,注意「賦詩」二字,眾儒士現場即興賦詩,若非設定好規則,一般不會顧及套譜兼唱,既然明確說「賦詩」,〈雁丘辭〉理當是詩不是詞。第三,「雁丘」之事對元好問一生的愛情觀點影響頗深,否則不會在多年以後選擇舊作翻新,讓詩套上喜愛的「詞牌曲調」(摸魚兒)稍作修飾傳唱。
【詞作新譯】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有情世間啊!可否回答我「情」是什麼東西呀?竟然可以讓雁兒不懼死地拿生命來相互許諾。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雁兒情深意切、雙宿雙飛,用從容的姿態,不曾間斷地北歸南渡;牠們相依相偎、形影不離,早就不知共度了多少個冬寒夏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同感生老病死,有相聚的快樂,也有離別的痛苦,雁兒的情感不亞於人類,當中一樣具有愛到深處無怨尤的特質與堅韌。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雁兒親睹愛侶罹難,聲嘶力竭後再也發不出聲來,牠仰望前路,雲海茫茫;牠俯視歸途,雪片皚皚,縱有萬水千山,已是歸宿難再,從此形單影隻如何獨處。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雁侶魂斷之所,恰恰是漢武帝觸景生情思念李夫人而寫下〈秋風辭〉的汾河畔,雁侶曾經共享的美眷生活,毫不遜於當年帝后簫鼓齊鳴的華麗人生,「寂靜」公平地跟在消逝之後,儘管眼前叢木一片齊平的景象,眨眼歸於荒蕪蒼涼。
「橫汾」出自漢武帝作品〈秋風辭〉「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二句,後引為稱頌皇帝或其作品。「橫汾路」即漢武帝大排場巡幸過的汾河岸。「平楚」意指從高處遠眺時,叢木呈現在眼裡的齊平景致。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如今雁侶已死,招喚牠們的魂魄回來還有用嗎?會不會像女巫進了山門依然見不著山神只能暗自神傷呢?死是無法復生的,至少牠們已經完成了彼此相守的信諾。
這兩句是由《楚辭》、《詩經》輪番上陣而成,《楚辭》打頭陣《詩經》殿後,文意巧妙地貫穿出從前句疑惑逐漸轉為後句肯定的結構,充分展示了作者引典寓意的魅力。「招魂楚些」、「山鬼暗啼」引自《楚辭》裡的〈招魂〉與〈九歌.山鬼〉;「何嗟及」、「風雨」則來自《詩經》中的〈王風.中谷有蓷〉和〈鄭風.風雨〉。
〈招魂〉寫的是呼喚楚懷王靈魂能回到楚國的癡想。「楚些」為該文裡的句末助詞,後來延伸作《楚辭》或〈招魂〉的代名詞。「何嗟及」是於事無補的意思,典出〈中谷有蓷〉,其詩意敘及遭遺棄的婦女再怎麼悲嘆也無濟於事。「招魂楚些何嗟及」全句是作者感傷亡雁的一種疑惑表達。
「山鬼」為楚國百姓敬奉的女山神,祭祀時由女巫裝扮成山鬼,到山裡請山神附體後為民祈福。〈九歌.山鬼〉描繪了一段女巫入山遍尋不遇山神的極美失落過程。〈風雨〉寫風雨中妻子喜見丈夫歸來,以此闡揚無論環境如何橫逆交加,君子都該堅守諾言的行徑。「山鬼暗啼風雨」即意謂著大雁因相愛相守殉情,等同祭祀時遵循的儀式與君子所恪遵的言行,是信守承諾的風範而予以肯定。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雁侶至死不渝的愛情信念連老天爺都會嫉妒吧!誰相信這種相知相惜、相許相伴,又從一而終的行為會教那些鶯燕看齊,能為愛殉情的雁侶,豈能像鶯燕般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化作塵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為了讓大雁「專情」史蹟流芳百世,能留給後代墨客雅士在酒聚歌詠時,多個談論和創作的話題,或者提供酒酣耳熱之餘想探個虛實,雁墳的存在便有充分的意義。
這闋詞作的詞眼是「情」,表面寫的是為情殉死的大雁,實則藉雁喻人,是作者對世間愛情不斷遭受梗阻的男男女女所發出來的哀思之聲。上半闋以設問開篇,起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猶似破空而來,頗具雷霆之姿,突顯「情」之力量,為接下來謳歌有情世界生死相許的真摯之愛作了完美鋪墊。
雁侶離魂的汾河岸,恰巧是漢武帝泛舟傷逝佳人寫下〈秋風辭〉的地方,辭中無獨有偶地也觸及到雁子(草木黃落兮雁南歸),下半闋起筆,作者即順勢乘著歷史上這位盛世帝王情懷來對應大雁的忠貞愛情,接連引《楚辭》、《詩經》渲染不捨的張力,最後再運用反面襯托,藉用情不專的鶯、燕對比,給予大雁作出正面評價。
情是何物 無人能解
現代人之所以廣為熟知與流傳這闋詞,全拜金庸小說《神鵰俠侶》所賜,金庸藉著書中一生為情所苦的赤練仙子李莫愁,反映出人世間動情的寫照,人不動情則已,動情便身受情傷毒害,放情愈深,毒傷愈重,重到葬身情花火海化為灰燼,但「情」字依舊難透。「問世間,情是何物?」終究無人能解。
【詞人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金代秀容人。七歲能詩,三十二歲進士及第,金亡後不出仕,自號遺山真隱。筆下詩作雄健、詞作清雋,為文弘肆,長短隨意,眾體悉備,承繼唐宋八大家傳統,受禪學影響亦深,力主天成、自得、超然風格,為金末元初文學批判巨擘。今存詩內容豐富,計有一千三百六十一首;存詞以婉約、豪放居多,共三百七十七首;散曲用俗為雅,具開創性,惜僅留九首。著作豐碩,現有清光緒讀書山房重刊本《元遺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