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衛福部在台中舉辦「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與照顧服務暨成果展共識營」,我身為政治受難者很榮幸能夠應邀為這研習會開場致詞。感念到所有參與到衛福部近兩年來所推動的「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與照顧服務」這項志業的工作同仁們,孜孜不倦地燃燒自己,慷慨奉獻他們自己的愛心而讓這項艱鉅工程逐步展開且日益擴大,銘感於心,特以此文表達最深的感佩與謝意。

法國文學家卡繆說過:「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苦役、罪惡和災難。但是我們的任務並不是在世界上激發它們,相反的,我們的任務必須是在我們自身與其他人身上勇敢地去擊敗它們。」

從事「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與照顧服務」這項工作,本質上就是一種勵行要在我們自身與其他人身上努力去擊敗各自所背負著的苦役、罪惡和災難。

因此,首先我必須要向所有為這項工作而努力奉獻的同仁們致上最誠摯的感謝與敬意。尤其是高級研究員何雪綾,他從促轉會即為這項工程努力,再轉戰到衛福部,一路走來堅定的意志始終如一,幾個據點從無到有,再到生氣勃勃的發展態勢,確實值得敬佩。身為被照顧者的政治受難者之一,正好藉這機會邀請各位同仁一起為他按1000個讚。

羅秉成政委:政治暴力是國家曾經犯過的錯誤!

我很清楚記得,曾經在某次行政院轉型正義的會報上,羅秉成政務委員曾經義正詞嚴地直接告訴某部會出席代表說:「照顧政治暴力創傷者是國家的義務與責任,因為這是國家曾經犯過的錯誤,是國家欠他們的。」

羅政委的那一席話,讓我刻骨銘心!這句簡短的言語由擔負國家決策的政府官員公開宣示,就是一種政治決策,也因而,讓我對於長期牛步化的轉型正義這件艱難且巨大的工程看到了更多一些的微光與希望。

藉此,我要透露一個小小祕密,身為被照顧者,看似健康活潑又挑惕的我,其實到了這古來稀之年,也還在為往昔的監禁受難經歷而偶爾被噩夢驚醒。最常出現的夢境,大概有兩個圖像:一個是刑滿出獄的那一天,我不是高高興興的獲釋,相反的,卻是被戴上手銬轉移到另一個監禁場所繼續關押;另一個更常出現的影像是,用手搖電話線刺進我的牙齦通電,也就是電擊酷刑,那種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悽厲夢境,長期以來都會是政治暴力創傷的夢魘,幾十年來如影隨形,終生難以擺脫。

我在新書《消逝的難民營牛肉麵》裡曾經記述著這樣的哀鳴:「回憶就像是用廢墟中的石頭重建一座老舊建築,而石頭上都帶有記憶。」「若是石頭刻鏤的是傷痛與悲悽,你重新走進這歷史建築中,就會被哀怨與驚惶層層圍住而崩潰,然後一次次地從一種惶怖的惡夢中驚醒。」

選擇這題材和敘事形式,對我而言,整個創作旅程中,都會是一種必不可免的而且高度自我克服的回憶傷痛。

我這本剛出版的長篇小說《消逝的難民營牛肉麵》,其中主要情節之一,正好就是在座諸位正在努力以赴的政治暴力創傷療癒工作。不揣簡陋,在此順便推薦,或許可以當作你們執行療癒工作上的教材或參考書。

像似微小燭光的臺灣人,必將贏回應有的生命尊嚴

有位剛剛得到「民主實踐獎」的楊佩儒小姐在得獎感言裡引述我曾經勉勵過她的話,她說:「在威權時代底下,臺灣人就像是一顆顆微小的燭光,一吹就可能熄滅,但如果每個人都能點起一點螢火之光,我們就可以照亮整個臺灣,讓民主與自由的薪火得以延續下去。」

現在,換我引用才剛站在受獎台上的楊佩儒那麼自信地宣示:「而今天有這麼多人在這裡齊聚一堂,願意在彼此關懷的議題上成為那顆燭光,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共同照亮臺灣的未來。」

最後,即使我們現在已經脫離威權時代,但臺灣轉型正義之路依舊漫漫,許多社會議題仍處於紛爭、尚未解決,期許我們可以繼續不畏艱難地、以各自的方式、在各自的領域上一起努力!

我也常常說,在長期政治暴力創傷下,有人被磨成灰,也有極少數人幸運地被鍛成鋼。現在各位所參與的志業,就是如何努力讓那些還停留在創傷陰暗角落中的人們,都能勇敢地走到陽光下贏得他們應有的生命尊嚴,這就得靠你們慷慨奉獻的愛心才能成就的志業。

作者:呂昱,本名呂建興。1969年因參加學生民主運動入獄,1984年2月獲釋。曾任《臺灣文藝》執行編輯、蘭亭書店出版策畫、新地出版社總編輯,創辦《南方》雜誌(1986年10月~1988年2月)是戰後台灣雜誌史、社會運動史上最重要的「運動型雜誌」之一。

呂昱表示,感念到所有參與到衛福部近兩年來所推動的「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與照顧服務」這項志業的工作同仁們。   圖:呂昱提供。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與照顧服務暨成果展共識營。   圖:呂昱提供。

政治暴力創傷療癒與照顧服務暨成果展共識營。   圖:呂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