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藍白合推的總統候選人正副人選持續難產,昨(18)日爆出的全民調爭議除掀起廣泛討論外,也引起不少學者專家出面解答。針對抽樣「誤差範圍」的實際計算方式,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解釋,因為在 15 日藍白協商後發布的共識中,並未詳加設定諸如「幾份」民調、須「贏多少」等規則,導致雙方各執一詞。他表示,抽樣誤差實際上的計算更為複雜,並不是 6%,「當然更不是 3%」,因為在這份對比式民調中,兩個組合的支持度都是單一樣本,抽樣誤差是各自的估計值,無法以相同標準看待。

持續推廣政治學知識,共同創辦政治科普網站「菜市場政治學」的陳方隅於臉書上發文,直言「民意調查和統計學都是科學,不是政客操弄的工具」。他表示,不管是抽樣誤差或者是估計區間,都有一定的公式,例如誤差將隨信心水準的設定和樣本數而有所變動,「並不是像自詡理性科學的政客一樣出來喊價的。」

他強調,「全民調」儘管藍綠都愛用,但不是好的初選方式,因為流於比拼「動員支持者的能力」,而不是比全民的支持度。另外,一般民調也有其限制,調查的每個環節如樣本數、抽樣時間點、加權方式等,都會影響最終結果,因此本身就僅是一個預估值。

針對此次鬧得滿城風雨的抽樣「誤差範圍」,陳方隅指出,最大問題出在規則設定。以台灣民調機構往常調查時,傾向抽的 1068 個樣本數為例,這時的抽樣誤差大約是正負 3%。然而,實際上的計算更複雜,並不是 6%,也不是 3%,因為每一個候選人本身的支持度都是單一樣本,抽樣誤差是算自己的估計值,正負 3%只適用在估計自己一個人的值。

他表示,針對對比式民調的解讀方式,「菜市場政治學」相關文章曾解釋過,有一個公式可以帶進去算。至於到底最後是幾 %,會依據雙方的數字而有一些細微的差異。但只要帶公式進去,到底有沒有超過抽樣誤差,這是很明確的事情

而陳方隅也吐槽,柯文哲陣營堅持要將抽樣誤差縮減到 1.5%,甚至結果會變成 3:3,讓他質疑「到底怎麼算的」,自己深感神奇,並直言「就是純粹來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