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馬英九當見證人,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和民眾黨主席也是總統候選人的柯文哲等四人,簽署了透過全民調決勝負等六點共識之合作協議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兩黨共同組成競選委員會,全力輔選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及兩黨推薦之立法委員候選人,不分區政黨票,由各黨各自努力。」

至此,藍白合,可說正式成局。

藍白合未必就此一帆風順,還很多事需要磨合,但此一結果,已經讓2024大選選情正式進入緊急狀態。

孫子兵法說:「古之善戰者,勝于易勝者,…..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放在這次選舉看,只要藍白不合,就是易勝之局。民進黨首要努力本應該是透過各種方式阻止藍白合。如今已失先機。

影響藍白合有三種力道,一是藍白合的利益,二是中國的外力,三則是民進黨自己的實力。

所謂藍白合的利益,新政府將有高達八千多個職位空出來,多麼誘人。國民黨各地立委候選人最怕民眾黨出來扯後腿,藍白團結自然是更穩當。經過交換,民眾黨不分區席次可望輕鬆多取得幾席。合則兩利,分則兩敗,這是現實主義,其理甚明。

至於外力說,前總統馬英九扮演藍白合臨門一腳,背後原因固然啟人疑竇,民進黨把這一點當作中國介入的證據,顯然希望影響中間選民的態度。但外力與否本非操之在我,民進黨只能盡量披露真相,提供選民判斷。

談到民進黨的實力,從那一直未能穩定跨過四成支持度的民調,便可略窺一二。就好像洞開的大門,誘人闖空門。

藍白合一開始並不被看好,國民黨和民眾黨必須跨越不少基本矛盾障礙。最終還是能夠達成合作協議,其中最關鍵的理由,正是高懸在那裏一直散發著鮮肉美味的民調數字,提醒他們只要團結,下架民進黨不是不可能。

許多人都忘了,當初朱立倫喊出非綠大聯盟,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也曾提出民主大聯盟以對抗之。但是代表非綠大聯盟的藍白合議題,躍上媒體版面和新聞政論節目,轟轟烈烈討論近半年,藍白選民不斷被動員。相對地,民主大聯盟卻是口號喊完之後,便悄無聲息。民進黨以固守基本盤為已足,綠營支持者也就只能靜觀以待。

試問,民進黨在民主大聯盟的工作上可曾交出了那些成果?團結了多少非綠之外、藍白之間的支持者?

所謂民主大聯盟,自頭至尾就只是從親綠小黨拉過來的苗博雅、吳崢、曾柏瑜、黃捷、陳光軒等人,而且還都是被分配在艱困選區居多。剛公布的不分區名單,列入黑熊學院的沈伯洋雖然是亮點,但綜觀其人選布局,不脫以往派系分配、拉攏社團代表等模式。基本上了無新意,缺乏宏觀格局。

坦白說,要把餅做大,就算挖牆腳也要去做。不是要民進黨拉攏地痞流氓,而是為何選戰隊伍像是獨行軍?陳水扁二千年參選總統,請來李遠哲四大老拋出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的大哉問。好似篤定當選的賴清德卻找不出真正有份量的清流相挺。連邀請出面反黑金的學者都湊不起預定的人數。

賴清德找來姚立明擔任競選總部主委,說是要幫他打敗柯文哲,顯然賴清德陣營原先鎖定的目標還是藍白各自參選,而最強對手是柯文哲。不料藍白竟然成局,這是賴清德陣營的失算?還是天真?如此競選格局,相形之下會不會太過狹隘?

民進黨對外說國會過半很重要,但實際上形同放棄。賴清德拼命趕場,為立委候選人造勢助陣,但總部對立委的支援實在杯水車薪,缺乏資源協調,也缺乏統一訴求。國會過半,難道可以算是一個目標?國會過半要做什麼事,才應該是真正的目的。把手段當作目標,難怪激不起選民熱情。

民進黨是執政黨,賴清德又是目前民調最高、最有勝算的候選人,真想要擴大民進黨基本盤,海納各方人才,他所擁有的機會和誘因,難道會少?民進黨諸派系固守圈地,不容外人分一杯羹的心態,恐怕才是全民大聯盟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

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小博大的戰役不勝枚舉。三國演義中,劉備與東吳聯手,在赤壁之戰擊潰曹軍;但在此之前雙方也是爾虞我詐,並非一帆風順。他們共同點是危機感十分強烈,有非團結不可的理由。

反觀賴清德陣營,看似軍容壯盛,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實則是老氣沉沉,缺乏創新與奮進的朝氣。就像患了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行動遲緩。賴清德刻板印象改不了;造勢活動千篇一律,老人充場面;文宣和通路,遠離年輕人。就算坐擁行政優勢,但消極保守,連防衛的力道都嫌不足。僵固性思維充斥各方面。

賴清德提出比其他候選人更完整豐富的國政願景規劃,但流於枯燥的政治語言,激不起漣漪。看過賴清德接受媒體訪問的人,覺得無趣者居多。但誰來跟賴清德說真話?

民進黨已失去了「勝于易勝」的先機,如今只能硬碰硬。藍白合並非沒有間隙,未來磨合還會有許多問題。何況政治的一加一,通常小於二,賴清德還是擁有不小的優勢。但切記,驕兵必敗!

重要的是賴清德不能再循規蹈矩打選戰,他必須有如電影《飢餓遊戲》主角一般的求生存之意志,發揮所有潛能,用盡所有可用甚至破格的資源,好好打這一場選仗,即使付出代價、做出犧牲也在所不惜。因為這場仗不只是他的選舉而已,是面對中國侵略威脅之下,台灣自由民主之路能否存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