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 15 日將於舊金山灣區登場。面臨以巴衝突或將演變為大國爭霸的另一戰場,及包括南海劍拔弩張的局勢,《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分析美國日漸升高的反華情緒,及對中國實力的誇張化(caricature)評估,都將讓這場兩大強權領導人間的會談構成巨大風險。文章點出中國存在包括軍隊缺乏經驗、難以招聘技術人才等軍事缺陷,並直指台灣明年 1 月或將選出一位被北京「厭惡」的總統等,都將使兩國關係面對更大考驗。

《經濟學人》 9 日以「中國有多可怕」為題,對這個在獨裁巨人治下的國家實力進行詳盡評估。文章指出,來自中國的危險是真實存在的,美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應在不同領域勇敢面對共產黨統治者。但也存在著一種風險,即美國對中國實力的錯誤看法會滑向誇大、漫畫化,在最壞的情況下,引發一場本來可以避免的衝突。而即便戰爭未爆發,對抗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成本,使美國與其盟友分裂,因此須清醒地評估中國的優勢及其弱點。

《經濟學人》分析,中國最不為人所知的缺點是其軍事缺陷。儘管坐擁 200 萬人員和 2,250 億美元的年度預算,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陸軍和海軍以及龐大的飛彈部隊,甚至到 2030 年可能擁有 1000 枚核彈頭,然而包括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形容的「和平病」,以致解放軍難以聘用技術人才,甚至軍隊完全沒有戰鬥經驗——過去四十年左右最致命的行動是1989 年在天安門廣場屠殺本國公民,種種特質都被錯估。

另外,儘管中國在從高超音速飛彈到隱形戰機等方面取得長足的進展,但其軍工複合體在飛機和船舶發動機等領域仍然落後,並且仍依賴國外零件。在貿易戰下,美國對半導體和零件的禁運可能會讓中國追趕全球技術變得更加困難。並且中國官場腐敗現象似乎仍普遍存在,儘管習近平近來加大清洗力度。

而更不用說中國眾所周知的經濟弱點,房地產緊縮以及共產黨對私營部門和外國資本日益增長的敵意正在阻礙經濟成長。跨國公司對中國的投資第三季出現負成長,這是自 1998 年有記錄以來首次,尚且到了本世紀中葉,其國內生產毛額(GDP)也不太可能大幅或超越美國。

在中國軍事和經濟弱點的背後隱藏著第三個也是更深層的問題:習近平獨裁體制的主導地位,不再允許嚴肅的內部政策辯論。據估計,解放軍部隊四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政治教育上,並研讀《習近平強軍思想》等「鼓舞人心」的著作,在習領導下的黨永遠指揮一切。《經濟學人》分析,其後果是導致決策能力不斷惡化,經濟技術官僚被效忠派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