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當政八年,享有太多他「亞斯柏格症」的紅利。他講的話有理,固然被人推崇。他講的話無理,則被認為柯文哲是一位有亞斯柏格症的人,不應該深究他的責任。這是不恰當的對應態度。既然他因亞斯柏格症失言而不被追究責任。那麼他講那些看似有理的話,也是出自一位有亞斯柏格症的人所說的。不應該被予以肯定。簡單的說,既然對柯文哲所講的話給予加分,就應該有扣分的機制存在。

若我們更深度解析柯文哲所講的那些被認為對的、正確的話,就會發現他講的非醫學的話,很多根本不值得信任。更且必須予以檢驗、追究責任。

柯文哲講話很喜歡擺出這是通例,應該他講的是對的。但是:

1. 人文社會科學僅有很少論述是通例,多有例外,多必須在特定條件下才成立。舉例來說,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少。這被一般人認為顛撲不滅的真理。但經濟學講到需求理論時,一定提到季芬財如貧窮時代,人們吃的蕃薯,或者向鑽石那種拿來炫耀別人的炫耀財。他們是價格越高,購買量越多。連那麼幾乎是定理的論述都出現例外,其他嚴謹度、通用性更低的論述,怎麼會是通例、真理?像柯文哲說他當市長每天都七點半上班,所以柯文哲認為選總統應該選認真的他。這好像很有道理。但柯文哲卻不說他八年來的市政評比,經常墊底。間接證明市政好壞與認真必然關係。柯文哲甚至不說台北市的財政補貼、收入與預算,在台灣各縣市名列前茅。他市政評比若拿第一,極有可能與他的努力無關,而與台北市的條件優越有密切關係。而這個優越的條件給柯文哲如此努力的市長,竟然評比墊底。柯文哲的能力可見一斑。

2. 柯文哲講的話必須被檢驗。柯文哲講話經常好像都是對的。例如他剛當選台北市長時,他說台北市之所以發展不好,就是當選市長的人想著連任,連任後想著當總統。所以台北市的市政發展不好。好像柯文哲這個新市長施政時不會想到連任與競選總統。結果他選上台北市長不到兩年,就想著選總統。他不僅要連任,連任後還繼續想要選總統,甚至還組黨。因此我們是否要向柯文哲質問,他以前講的話,為何他做不到?而他講那樣的話可能得到某些利益,因此我們就必須追究他的責任,要求他還出他當時得到的「利益」。再者,柯文哲罵衛福部防疫專家:為何同樣老師教得傳染病課程,會出現不一樣得防疫論點與政策?但柯文哲就不明白說,柯文哲的傳染、防疫課程可能僅有一學期三學分。但別的防疫專家可是在這個領域內鑽研數十年。柯文哲也沒有告訴人,他挑戰衛福部防疫政策,但台北市卻又是台灣的防疫破口。柯文哲攻擊中央政府的時候很大聲,出問題時卻要中央政府幫他收拾爛攤子。

柯文哲對公共事務方面講話,經常擺出我講的是對的,卻經常出錯。出錯之後卻又喜歡將責任推給別人,或者加個「然而」、「可是」,「我告訴你齁,不是這樣的」。

柯文哲是否適合當總統是另一個命題,但柯文哲那種不要負責任態度講的話卻一定是不應該信任。當你長官講的話不能相信時,你認為他適合升官、掌大權?

作者 : 林修正 /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