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今(31)日發表《蔣中正日記》(1948-1954)。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預計明(2024)年3月開始於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提供目錄檢索及影像閱覽服務,然後每季開放六個年度之整編成果;他閱讀蔣日記的經驗,「有功說功、有過說過,也建議我們的社會不要停留在0分與100分的兩極化立場」。
國史館今日下午舉行《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出席者還包括蔣介石的孫媳婦蔣方智怡、曾孫蔣友松、蔣友柏、蔣友青三個兄弟,及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錢復等人。
陳儀深致詞時表示,根據2004年公布的《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條例》第三條所定義的「文物」,包括信箋、手稿、照片、影音,日記也包括在內,是由國史館負責典藏管理,所以從張炎憲館長開始,歷任館長都很重視總統、副總統相關文物的蒐集整理出版或展示應用,這也是2014年為爭取兩蔣文物,國史館必須走上法院的原因。
陳儀深說,之後除了2020年台北地院判決,以及某家屬上訴後2022年的高院判決,國史館至少擁有任職總統期間的文物,至於非任職總統期間的文物歸家屬所有,這樣分割在實務上有執行的困難、在學術上對於要研究的學者也會很不方便。
陳儀深說,所幸,從蔣方智怡開始,許多擁有各自持份的家屬陸續同意捐贈給國史館,所以2023年7月美國法院的判決,就只要求Stanford大學要將2005年所寄存的文物全數交給國史館。今天他要代表國史館,向各位有權繼承的家屬致敬、致謝,沒有他們的捐贈,兩蔣文物的整理、日記的出版,無法走到今天這樣的進度。
陳儀深說,2023年9月14日中午12時18分,59箱兩蔣文物回到國史館。目前審編處正在逐件檢視做比較細的編目,也會盡快就年代久遠造成的破損進行專業修復,原版日記也將陸續數位化,以延長日記原本之壽命並便利日後各界應用。
陳儀深說,預計明(2024)年3月開始於本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提供目錄檢索及影像閱覽服務,然後每季開放六個年度之整編成果;出版紙本方面,由於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在這部份早有準備,為求時效而授權其先從蔣中正就任第一任總統任期的日記開始出版,此外,國史館修纂處同仁也正在緊鑼密鼓針對「蔣經國日記」做校訂與註解,今年年底會先出版1970年至1979年的「蔣經國日記」,敬請期待。
陳儀深說,前兩天有媒體訪問我過去閱讀蔣日記的經驗,坦白說「我的態度是有功說功、有過說過,也建議我們的社會不要停留在0分與100分的兩極化立場;當然我的態度不是一廂情願的道德呼籲,而是仔細讀過日記並且放在時代的背景脈絡來理解」。
陳儀深說,例如1958年八二三砲戰經過的日記,發現8月21、22、23日他在總統府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三次會談,產生「蔣杜聯合宣言」以後,隔了一天(週五),那個週末他就帶著「武勇二孫」去日月潭渡假了;這個意思就是,八二三砲戰不只是軍事較量,也包括政治上的互相試探:「蔣杜聯合宣言」顯示美中台三方的某種均衡狀態,顯然美方支不持蔣先生反攻大陸,但也很認真幫忙防衛台澎金馬,這時候蔣先生鬆了一口氣,具體的行為就是帶著兩個孫子去日月潭渡假。
陳儀深說,今天是10月31日,雖然是蔣中正的生日,但這個時間點是配合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的出版時程和要求,不是國史館選定,而他也覺得無須刻意避諱。國史館自2008年以來陸續出版了許多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史料彙編,由於蔡英文總統對於案件的清查和解密、也就是真相的釐清非常關心,很多國安局和調查局的檔案是近幾年才得以公開,讓我們看到特務和線民的監控無所不在,而且案件處置過程的「不法」也常令人怵目驚心。
陳儀深說,所以他要藉此機會呼籲,轉型正義是經過朝野討論、制定法律所肯認的價值,實現過程如果有粗糙的地方可以檢討改進,但反省過去的缺失是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今天在國史館這裡發表第一批出版的《蔣中正日記》,也許可以視為一種社會和解、進步的表徵。
林佳龍致詞則說,今日出席的貴賓有台灣創造歷史或研究歷史的前輩,直到今日對於蔣中正的對錯社會還存在很大的差異,離蓋棺論定也還有一段時間,事實上也不需要由任何一個機關來獨斷,而是可以由研究歷史的人及台灣這塊土地上每個人來評斷。
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出席國史館舉行《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暨座談會並智致詞演講。 圖:國史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