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藍白首場政黨協商記者會登場,由國民黨朱立倫主席、黃健庭祕書長以及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主席和周台竹秘書長對談。這場政黨協商會議的首要結論是共同進行台灣第三波民主改革,避免一黨獨大、贏者全拿的民主獨裁,更進一步深化民主。國民黨朱主席在會中接受提問時說,他跟柯主席共同的目標是台灣能夠再深化民主,第三波民主是非常關鍵的時刻,這也是一個最關鍵改革的時刻;過去我們造成的民主獨裁或者一黨獨拿、威權式的總統、獨大式的政黨這些都要過去了,希望透過這一波政黨合作,國民黨和民眾黨共同宣誓我們對於未來台灣第三波民主作出一個共同承諾。民眾黨柯主席說為了台灣長治久安,目前這種贏者全拿、毫無制衡,有權無責的政治體制需要修改;台灣如何走出兩極對抗的社會氛圍,在2024年是一個契機;合作還是比對抗好;可以養成一種互相、討論的文化。本文將從民主責任、憲政運作和聯合內閣等面向來分析兩黨政黨協商結論所產生的問題。

首先,如果朱主席說民進黨是一黨獨拿,如民進黨在2016年和2020年國會選舉中擁有68席和61席的多數立委席次,則國民黨馬英九總統2008年上台執政時,國民黨共有立委81席,占立法院約72%的席次,則國民黨的一致政府應該是台灣史上最超級獨拿的一黨政權。同時套用朱主席的論述,馬總統必然也是威權式的總統、國民黨也是獨大式的政黨。換言之,用所謂的民主獨裁等名詞來批評民進黨,似乎忘了國民黨馬英九總統過去八年的一黨執政或是錯亂地認為自己一黨執政是民主,別人一黨執政就是獨裁。民主與獨裁是互斥的概念,兩個硬湊在一起成為攻擊政敵的荒謬語詞和虛假概念。如果民進黨執政是獨裁,獨裁體制下國民黨和民眾黨應該會被噤聲,怎麼還會天天以罵執政黨為業和為樂。民進黨的一致政府並沒有違法解散或箝制國民黨和民眾黨。如果說半總統制的一致政府是獨裁,那國民黨和民眾黨所主張的內閣制國家,政黨同時控制行政和立法機關應該是極權才對。

另外,政黨協商會談中柯主席說,台灣要走出兩極對抗的社會氛圍。事實上,藍白合更不可能走出兩極對抗,如果藍白合在國會取得多數,對於立法權還是會贏者全拿,一樣會是藍白多數和綠營少數之間的對抗,只是換湯不換藥地從原本一個贏者變成兩個一大一小的贏者而已。如果民眾黨柯文哲主席想要打破兩極對立,更應該堅持民眾黨的政黨自主性,按照議題與其他可能的政黨合作,而不是和國民黨這個大黨綁在一起成為多數變成另一個較大的極,又夸夸而談要打破兩極對立。

其次,國民黨和民眾黨認為在現行的憲政體制之下,國會的功能可以再進一步強化,總統應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聽取立院黨團建言後,再補充報告。目前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國民黨和民眾黨把「得」直接改成「應」,這與現行憲法規定相牴觸,涉及修憲的浩大工程,同時國民黨和民眾黨認為總統聽取立法院黨團建言之後,可以再補充報告。等同於要將總統行政院長化。如果立法院黨團對於總統施政有意見,可以透過對行政院長的質詢、法律修正和預算審查的程序來監督內閣,而不須經由向總統建言要總統補充報告的方式。因為總統的施政理念還是會透過其所提名的行政院長和部會來執行,立法院黨團可以直接監督,不需要多此一舉向總統建言,然後要總統補充報告。立法院各黨團對於總統的施政或對於總統所欲通過的法律有意見,可以在國會三讀程序中處理,甚至可以經由黨團協商制度來修正和攻防。

台灣的總統不能自行頒布行政命令來制定政策,必須透過立法院制定法律和授權行政院發布命令的方式來運作。總統去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目的在於讓立法委員了解總統的施政方針,實際上各政黨的立法委員可以直接在國會審議和修正行政機關的提案,絕不會因為總統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就天真地認為這樣的監督就能讓總統權責相符,實在是一廂情願的做法。從國民黨和民眾黨這點的修憲建議就可以看出兩個政黨不太理解半總統制下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的權力運作關係,半總統制的總統是透過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的機制來執行其政策和法律,所有政策執行或是法案爭議,總統和行政院長是共同負責的,立法委員監督或制衡行政院長和部會首長,就是對於總統施政的課責。

再者,兩黨同意於2024 總統大選共同努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在立委的席次上,雙方相互支援,將席次最大化;共同目標是國會過半,將來執政之後會一起努力。政黨在選前確實可以談合作,但是不能明確分配內閣職位,因為選民尚未投票決定前就暗喬職位的話即是預謀分贓。內閣名單應該等到總統和國會選舉真的贏了之後,再談都為時未晚。朱立倫主席提到行政院長提名之後要獲得立法院的支持。然而台灣的憲法規定總統擁有行政院長的任命權,不能因為國民黨和民眾黨未來可能掌握國會多數就可以剝奪總統獨享的閣揆任命權。甚至目前台灣憲法沒有國會同意權之規定,總統提名行政院長不需要經由國會同意。萬萬不能假定未來兩黨可能握有國會多數,就可以自行創設出目前憲法所無的國會同意權。如果立法院的反對多數不支持總統所提名的行政院長和少數政府,只能透過倒閣程序和國會重新改選的方式來重新組閣,如果不願意倒閣,也只能讓少數政府持續運作。縱使明年大選後國民黨和民眾黨最後在國會擁有多數,只代表人民願意讓兩黨主導立法並沒有授權組閣,不能連總統的組閣權都要搶奪去,完全無視憲法的規定,天天只想著架空總統的憲法權力。如果今天國民黨和民眾黨的候選人當選總統,而民進黨在國會有多數,則這兩個政黨應該會立刻換腦袋,不會繼續主張國會要有同意權的設計。

最後,國民黨和民眾黨在政黨協商會議中提到台灣需要借鏡歐洲的聯合政府經驗。事實上,歐洲內閣制國家的政黨在國會選舉前會進行選舉結盟,通常是意識形態相近的政黨如左派或右派各自進行結盟,選前不太可能先分配內閣職位,因為各政黨贏得的選舉席次還不確定,無法簽署聯合內閣協定的具體內容。台灣與內閣制國家的政黨選舉結盟的競選方式之最大不同是因為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同時舉行,因此會面臨不同政黨的總統候選人無法聯合起來幫特定政黨的立委候選人站台的問題,等於是兩位總統候選人是零和競爭關係不太可能同時拉起區域立委的手喊當選。藍白總統候選人如不在同一組名單上,設想兩位一起為國民黨區域立委候選人共同造勢是緣木求魚或奢望想像。這次藍白合的政黨協商不但無法為台灣第三波民主化解決困難,甚至是製造更多他們自己也無解方的問題。

文/蔡榮祥(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