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批評「農民保險是大撒幣,規定只要真的有從事農業,就會支付類似『保證薪』給農民」。農業部今發出聲明反駁,並認為柯文哲把農業保險和農民健康保險混為一談,農業部指出農業保險屬於農作物保險,將疫病、蟲害、市場價格等非天然災害因素亦納入保障範圍,且農業保險農民須自繳部分保費,有助於提升農民風險管理意識,絕非大撒幣之思維。
柯文哲日前出席活動時有農民反應,歷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做得最好。柯文哲對此大表不同,他認為農產品的價格常受到颱風或其他因素的影響,陳吉仲推出農民保險,要求只要有從事農業的人,就能獲得一定的收入補貼,農民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好政策,但他一看就知道,這是「大撒幣」。
農業部指出,為安定農民收益農業部自106年起擴大推動農業保險,截至112年9月底,已開辦27種品項、43張保單,累計投保件數62.4萬件、投保面積57.5萬公頃,目前覆蓋率達52%,至於理賠件數及金額分別為4.3萬件及25億元,提供農民營農最實質的保障。
就推動農業保險而言,110年正式施行農業保險法,在草案審查期間,除了將天然災害導致農民產量減損納入承保事故外,在朝野立委一致共識推動下,並將疫病、蟲害、市場價格等非天然災害因素亦納入保障範圍,期使農民營農獲得全方位保障,讓更多人願意從農,提升農業永續的韌性。
農業部特別說明,以釋迦收入保險為例,110年及111年釋迦受氣候及中國禁止輸入影響,致連續2年銷售價格及產量均減少,理賠金額超過6億元。再以氣象參數型柚保險為例,只要氣象數據符合理賠條件,即依保險契約啓動理賠,本(112)年度接連颱風來襲,共計理賠787件、金額638萬元,理賠款均於災害發生後2周內撥付農民,讓農民可於最短時間內復耕復建。
以111年依照農業保險法推出的水稻收入保險為例,分為「基本型」及「加強型」,其中「基本型」由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制度轉換。當年度投保22.1萬公頃,投保率達80%,因1期作稻熱病嚴重影響稻作產量,全年度共理賠4.3億元、受益農民達2.1萬人。以上投保案例均是透過保險機制有效穩定農民收益之實例。
農業部說明,農業保險農民須自繳部分保費,有助於提升農民風險管理意識。至於政府為減輕農民負擔,參照世界各國推動農業保險的經驗,均提供部分保費補助,藉由政府與農民共同分攤保費,不僅可提升農民投保意願、避免誘發道德危險,且可促使農民善盡田間管理之責,提升農業經營的韌性。
全球氣候變遷日趨嚴峻,因應極端天氣發生之頻率及強度增加,農民面臨的災害型態多元,農業部在農業保險法架構下,持續精進農業保險保單內容,期能作為農民最有利的後盾。
至於農民健康保險(簡稱農民保險),農業部表示,我國社會保險採職業分立,農民參加的農民保險,自民國78年開辦,有3項給付,分別為生育給付、身心障礙給付、喪葬津貼。截至112年9月底,農民健康保險被保險人數約92.3萬人,為農民從業的基本保障。
在提升農民保險給付保障部分,自112年2月10日起,將30餘年未調整的農保月投保金額,由1萬200元調高至2萬400元,所增加的農保保險費也由政府負擔,因此農民保險費維持每月78元,但給付加倍;農保喪葬津貼由15萬3,000元增加為30萬6,000元,以減輕家屬支付喪葬費用之經濟負擔;另為鼓勵農民生育,農保生育給付由2萬400元提高為6萬1,200元。
農業部稱,這7年多來建立「三保一金」四大農民福利體系,開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從農過程如發生職災可獲理賠,精進「農民健康保險」,並建立「農民退休儲金制度」,加上老農津貼提供農民退休雙重保障,另為降低農漁民經營風險擴大「農業保險」,農作如遇天災等情形能獲理賠,讓農民不用再看天吃飯,請政治人物勿以一句大撒幣抹滅政府照顧農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