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軍專業期刊《Naval News》今天(12日)報導,中國解放軍在使用民用船舶進行軍事運輸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可以有效地利用足夠大規模的民用海上運輸來支持未來幾年內的中小型兩棲作戰。但也評估這些民用船舶無法在嚴峻或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提供支持大規模跨海峽入侵台灣所需的重要兩棲登陸能力或海上後勤能力,最快要到2027年,配合其他軍事發展,才有足夠犯台的能力。

根據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的數據,解放軍的兩棲作戰船艦有3艘「075型」(北約代號:Yushen-class)兩棲攻擊艦、8艘「071型」(北約代號:Yuzhao-class)綜合登陸艦、32艘079型(北約代號:玉連級)中型登陸艦、少於50艘的「074型」(北約代號:玉海級,後續型代號:玉北級)通用登陸艇、6艘「728型」氣墊登陸艇(即俗稱「歐洲野牛」的大型氣墊登陸艇)及15艘「726型」(北約代號:Yuyi-class)氣墊登陸艇。美軍評估這個數量的兩棲作戰艦隊不足以應付像是渡海攻台的重大兩棲作戰行動,所以必須使用商船來提高航運能力。

報導指出,美方追蹤船舶定位系統資訊,發現解放軍常態在8、9月份徵用商業滾裝渡輪,配合解放軍軍事演習;最近一次的徵用在9月21日,一共有6艘大型民用船舶被從北方的黃海海域調配到廈門附近海域。消息稱這些船隻被分配給「海上民兵八運輸大隊」進行軍事行動和演習。而根據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CMSI)統計,2021年10月至 2022年9月期間,中國一共舉行過38場海上軍事演習活動,其中調用36艘次民用船隻,每艘次徵用天數超過20天,總計達到744天,並使用37個不同的港口碼頭設施。

CMSI更進一步指出,中國政府是有計畫的要運用這些民用船舶,在2015年發布建造新型民用船舶,包括貨櫃船、多用途船、滾裝船、散裝貨船、雜貨船的國防標準,以滿足解放軍海軍動員的最低要求。而解放軍在歷年演習中,更是「精進」船舶的設計,觀察到2020年時改進船尾裝載坡道,能讓兩棲攻擊車「直接入水」。據稱,解放軍還發展出類似美國的海岸聯合後勤系統(JLOTS)的「浮動堤道系統」,以加強離岸裝卸能力,因應可能受損或遭到破壞的港口無法運補的困境;CMSI分析,解放軍可能面臨技術挑戰,但「浮動堤道系統」可能成為入侵台灣的關鍵能力。

不過,報導中引述CMSI研究,指「目前解放軍想要全面入侵台灣將是一項風險極高、損失可能極高的行動。然而,解放軍透過制定程序和提高使用民用船舶進行後勤和登陸行動的熟練程度,在降低風險和潛在損失方面的確取得相當進展。短期內,解放軍或許能夠在奪取台灣近海島嶼中利用民用航運進行任何數量的小規模後勤和登陸行動;長遠來看,至少在2027年之後,解放軍繼續發展其民用海上軍事能力,同時發展其他必要的軍事能力,才能支持全面入侵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