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立委3連霸的鍾佳濱,除延續過去服務鄉親的熱誠,對屏東未來藍圖提出規劃,他認為交通、農業、能源是屏東未來聚焦三個重大建設,政見上也朝向更加符合屏東及台灣未來發展的方向,凸顯屏東對國家的貢獻度,提升屏東人的光榮感。

鍾佳濱認為,現在許多重大建設都集中在六都,這是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必然的結果,就像美國已故總統甘迺迪說過的「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我們要反向思考,過去地方請求中央關愛的眼神都是「請看看我、請幫幫我」,而不是說「請好好用我」,如果能為台灣貢獻什麼,交通建設就會水到渠成。

鍾佳濱關心屏東交通建設。 (圖:鍾佳濱服務處提供)

他舉例說,高屏大鐵橋就是因為當年屏東盛產甘蔗,日本人為了把蔗糖運到高雄港才建造的,動機有開發上的需要。以高鐵延伸到屏東而言,到底是要服務屏東80萬鄉親,還是要滿足另外2200萬台灣民眾便利運用屏東的資源?後者才是發展邊陲交通的訴求,而不是要政府解決屏東人行的不方便。

在交通上,鍾佳濱進一步主張高鐵不只要到屏東,而是要環島,才能讓軌道運輸對於台灣整體發展有所提升。他比喻說,目前的高鐵就像電梯一樣,台北是最熱鬧的一樓店面,使用的人最多,屏東等於是頂樓加蓋,只有住頂樓的人才會使用,但如果是一條環狀高鐵,路線上每一個景點都很重要,都同蒙其利,各景點也要證明政府投資是值得的。

他說,目前台灣對交通投資有盲點,只著眼在投資多少,多久可以回收,應該是整體投資看待整體收益,而不是從每一個邊際投資去邊際收益,目前高鐵跨越高屏溪到六塊厝,只是第一步,將來會不會到潮州、到台東、到花蓮,環島是我們的目標。

鍾佳濱農損勘災。(圖:鍾佳濱服務處提供)

在農業上,屏東是農業大縣,但整個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卻不到50%,在兩岸情勢緊張時,一旦台灣遭到封鎖,不但經濟崩潰,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所以農業開始成為國家資源盤點布局的重點,提高內戰備存糧水位刻不容緩,屏東的熱帶氣候有發展農業的優勢,可以組建一條糧食的供應鏈,除了滿足自己國安上自給自足的需求,還可以成為技術領導與合作的輸出項目。

農業本來就是台灣的強項,鍾佳濱認為一定要打破屏東農業在國內附加價值低、要找外銷市場的迷思,把農業當商品貿易就落居下風,要把農當技術的輸出與領來定位,過去世界上很多國家幾乎沒有糧食生產,靠全球化貿易就可以取到便宜的糧食,但在新冠疫情之後的思維則有所改變,出現全球化的逆襲,糧食供應鏈斷裂,重組要依靠尋找可信賴的來源,屏東是台灣農業重鎮,在新南向的目標下,輸出科技品種、技術與資訊工業、智慧農業,將原本一級的農業生產,立刻提為五級的服務業,在全球斷鏈、友岸外包及以信賴為基礎的新趨勢下,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是最新的出路。

鍾佳濱參訪美國谷歌總部。(圖:鍾佳濱服務處提供)

在能源方面,21世紀的三大產業包括資訊、能源和生技,其中現在世界經濟活動大都來自對資訊和半導體產業的需求,台灣占有一席之地,但不能只靠這隻腳,台灣不產石油,如何在能源產業占有一席之地,再生能源的發展、新能源的引進,是台灣和屏東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他說,能源是主導世界經濟發展主要的推動力量,2030年全球石化燃料的使用將從高峰開始往下掉,取而代之的是永續能源的興起,也就是台灣所稱的綠能,包括風電、光電、地熱發電、潮汐發電,屏東比較成熟的是光電,有些地方也可以考慮開放風電,但屏東在接下來50年的能源發展走向下,最大的優勢是具有再生能源的基礎及地理條件。

鍾佳濱認為屏東適合發展太空產業。(圖:鍾佳濱服務處提供)

鍾佳濱最近也特別倡議氫能及太空產業低軌道通訊衛星,台灣未來在新能源的技術、供應鏈、產業環境的布局不能缺席,屏東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鍾佳濱認為台灣有發展太空產業的能力,並長期致力推動台灣太空產業,不僅帶頭催生台灣與亞太國會太空聯盟,讓國會進入太空時代,更關心國內太空產業發展,成為台灣太空產業的重要推手。

他表示,全台灣唯一能發射衛星的地方就位在屏東與台東交界的東海岸,發展成為全世界第13個商用火箭的發射基地,找出屏東獨特性與不可或缺性,在有限的地方條件與經濟資源下,得到全國資源的挹注,這才是一個中央民代的職責。

至於最近的明揚國際大火,鍾佳濱指該公司商業火險保額有15.3億元,公共意外責任險與雇主意外責任險卻只分別投保1000 萬元及1500萬元,因此他主張修法,除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之外,還要投保雇主意外責任險,並依工廠生產規模、所在地區等條件,差別調整、提高投保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