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我號稱強大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卻堅稱自己是「開發中國家」,藉此在國際組織享盡優惠待遇。然而,繼美國國會推動法案拔掉中國「開發中國家」地位,德國聯邦經濟合作暨發展部(BMZ)27日也證實,德國不再將中國視為「開發中國家」,2026年起不再向中國提供優惠貸款,並要求中方承擔起國際秩序框架下的責任,為解決全球問題作出貢獻。

根據路透社報導,德國聯邦經濟合作暨發展部在本月中旬通知中國財政部,德國聯邦政府決定永久停止向中國提供優惠貸款。聯邦經濟合作暨發展部部長舒爾茲(Svenja Schulze)表明:「我們不再將中國視為開發中國家」。她還說:「中國現在是且一直會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沒有中國,我們就無法成功克服全球危機。」

德國國有復興信貸銀行(KfW)與中國財政部之間的優惠貸款計畫合約,最多簽署到2025年(含2025年)。聯邦經濟合作暨發展部表示:「這些優惠貸款計畫必須在氣候和環境領域產生重大的影響。」德國聯邦政府承擔優惠貸款的責任,但本身不提供任何預算資金。

聯邦經濟合作暨發展部指出,中國身為一個高度發展的經濟體,有管道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也能以優惠的條件在那裡再融資。德國從2013年至2022年與中國達成的優惠貸款總額34.51億歐元,2023年沒有提供任何優惠貸款。路透社上個月報導,德國政府今年對在中國投資企業提供的投資擔保額驟減,凸顯柏林當局致力結束對中國過度依賴所產生的影響。

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憑著「開發中國家」這個標籤,在國際組織享盡好處與優惠。「亞洲時報」(Asia Times)報導引述中國評論家警告,如果失去開發中國家地位,中國可能面臨更高關稅、生產成本提高、更多的減碳義務,以及大大減少國際優惠貸款,這些加總可能導致中國就業率降低。

開發中國家地位目前讓中國享有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貿易救濟與反傾銷豁免權、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金融援助、國際組織的科技與金融支援、許多出口產品享有低關稅,並享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農業支援,以及已開發國家給予的科研資金,還被給予更多時間來制定符合國際標準的保護智慧財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