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 7 日突然到烏克蘭首都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碰面,並宣佈美國新一批的軍援。為何布林肯選擇在此時此刻到訪基輔呢?中國軍事專欄《張學峰看空天》今 ( 11 ) 日分析,布林肯此行有「督戰」之意,要求烏軍在一個多月後、惡劣天氣來臨之前,一定要拿下烏南交通重鎮托克馬克,以切斷俄軍的後勤補給線。
自 7 月中下旬以來,在美方的督促下,烏克蘭軍隊先後調集 17 個旅又 5 個營的兵力在羅博季涅方向,對俄軍陣地發動大規模「車輪戰」攻勢。在俄方看來,羅博季涅村所在的庫班地區地形特點突出,利於實施俄軍慣用的「砲兵拉鋸戰術」,成為其消耗烏軍兵力的「血肉磨盤」之一。
例如俄軍會在淩晨或夜晚在某個陣地,驟然組織步兵大規模撤退,吸引急於獲得突破的烏軍步兵分隊進行追擊,然後在預先埋伏好的伏擊區,使用子母彈藥、溫壓彈藥瘋狂殺傷烏軍追兵,烏軍裝甲縱隊和步兵往往還沒搞清楚戰場狀況,就被大量如同地獄火焰一般的彈幕覆蓋。
俄軍用TOS-1A 噴火坦克「日灸」多管火箭系統發射溫壓彈。 圖:翻攝自騰訊網/《張學峰看空天》
然後俄軍再次返回撤離前的陣地,如此循環往復,烏軍兵力在 8 月下旬開始出現明顯不足,幾乎所有旅級單位已無毫髮無傷的情況。
時隔一年,布林肯第 3 次來到基輔,名義上是表達美國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援,以及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比如宣佈新增一筆 10 億美元的援助計劃。布林肯這次真正的任務,是催戰和督戰。因為烏軍如果不能在短期內拿出階段性成果,那麼戰爭將繼續拖延下去,這對基輔和華盛頓都不利。
連這一次,布林肯已經 3 次到訪基輔。第一次是在 2022 年 4 月,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同行,那時俄烏剛剛確定談判失敗,兩國正式進入到「誰也不知何時結束」的拉鋸戰狀態;第二次是 2022 年 9 月,布林肯與澤連斯基具體談了什麼不知道,但緊接著烏軍就在哈爾科夫展開反攻,奪回上千平方公里土地。
在他這次離開基輔後就有消息披露,布林肯對澤連斯基政府提出了目標清晰的要求:不惜一切代價突破俄軍的扎波羅熱防線,拿下托克馬克。
戰前托克馬克市的入口。 圖 : 翻攝自X帳號@EuromaidanPress
布林肯是法務出身屬於純粹的文官,僅憑他自己不可能定下目標如此明確的「戰爭KPI」。當然這也不是布林肯自己能做主的事情,這個決定是拜登政府的軍政團隊,經過深入研究後得出的。隨後美國國防情報局主管透露的消息,揭示了美國政府為什麼要定下這個戰爭指標,以及美國政府對俄烏衝突的判斷和看法。
布林肯還沒有離開基輔時,《經濟學人》7 日採訪美國國防情報局 ( DIA ) 分析主管特倫特·莫爾,談到了美國官方對烏軍作戰能力的評估。
莫爾表示,烏軍的戰鬥力和士氣超出了美國的預料,比如根據最新戰場情報,烏軍在羅博季涅附近第二條防線上的突破,「實際上相當可觀」。
莫爾本人則對戰局發展相對有信心,他認為隨著普裡戈任的死亡和蘇羅維金的離開,烏克蘭獲得重大突破的希望,要比其他美國情報官員預測的大一些。不過莫爾還是用詞謹慎,表示最近取得的勝利「意義重大」,烏軍有「四、五成」的可能性,會在年底前突破俄軍防線,只是彈藥和天氣都可能成為限制因素。
不難猜測,莫爾的觀點其實代表了華盛頓和五角大廈一部分高級軍官和情報官的想法,即目前戰況不容樂觀,但「俄軍的戰鬥力也在下降」。因此若是烏克蘭能得到西方一定力度的支援,還是有可能在年底前守住目前陣地,為 2024 年的新一輪進攻做好準備。
烏軍目前的主要反攻地點。 圖 : 翻攝自熊熊點兵
烏軍已進一步突破韋爾博韋附近的俄軍「蘇羅維金防線」。圖為烏軍。 圖 : 翻攝自 X(前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