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明年開徵,因此如何增加碳權就是企業關注的焦點,其中又以可以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資源受到重視。「森林碳匯」可以減少碳費增加碳權,但森林碳匯計算複雜,過去計算樹木的體積或質量必須將樹木伐倒後才能計算,但現在要精準計算「森林碳匯」不用這麼麻煩,現今科技只要透過地面光達掃描,就可以達到公分等級以下的高精度要求。

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碳費預計明年上路開徵,如何增加碳權減少碳費是企業關注的焦點。其中「碳匯」就是碳權的一部份,而所謂的「碳匯」是指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其中森林碳匯所帶來的碳排減量成效受到各界的重視。

林試所指出,為了在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轉型,明年起國內碳排及用電大戶都將面臨碳費開徵的問題,透過「以價制量」的政策工具逐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今年6月,環境部(原環保署)並推出《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草案,利用增加林地面積,來抵減碳費,讓很多企業紛紛開始重視森林碳匯。

不過樹木不是電費單,不會明碼標價地寫上它有多少碳,又由於生物的變異性,樹木碳匯的計算往往複雜且困難,所幸樹木的木材裡約有一半是碳,因此,要想知道樹木吸存了多少碳,可從材積量來換算。過去林學家們藉由伐倒後秤重,以便現場從業人員進行計算。

不過林試所表示,近年來科技發展迅速,可透過光達設備可以對物體進行3D掃描,取得物體幾何表面的點雲資料,進而偵測並分析物體的形狀及尺寸。因此,透過高精度及高解析度的光達掃描系統,就可以在軟體上重建樹木的外觀模型。

有別於破壞性伐倒樹木的方式,這種透過光達掃描及點雲軟體重建樹體模型的方法,不僅不需要破壞樹木,同時可以達到公分等級以下的高精度要求,所得到的數據可以提供自願減量專案作為減量額度的計算,也可以成為全國森林碳匯估算所使用的參考資料。

花蓮吉安鄉文旦掃描成果。   圖:林業試驗所/提供

使用地面光達掃描林業試驗所六龜試驗林臺灣杉人工林的點雲成果。   圖:林業試驗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