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2024總統大選局勢,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在Yahoo TV《風向台灣》節目中指出,對郭台銘而言,優先順序是下架民進黨,宣布參選的目的主要是給在野政營「整合」的壓力。對於大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沈有忠認為最多維持現狀,否則就是更壞。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表示,總統參選人郭台銘宣布參選的目的是在野政營的「整合」,現階段傾向以戰逼和,讓侯友宜柯文哲兩方知道必輸不可,以外部壓力形成整合的局勢,但成功不必在我。他分析,其次,有機會的話,郭台銘可能會趁整合的過程中找到把民調衝高的機會,短期目標是整合侯友宜,更進一步是希望成為非綠共主。

不過,沈有忠表示,郭台銘整合柯文哲有難度,因為柯文哲已明確表明不可能「郭柯配」。但另一方面來看,也並沒有說不能「柯郭配」,柯文哲仍保留副手,給郭台銘留有合作的空間。

整體來說,對郭台銘而言,首要目標是下架民進黨,其次再看是否有機會整合藍白兩方,成為非綠共主。如果郭台銘能整合侯友宜,得票率有機會來到20%至25%;若進一步整併柯文哲,郭台銘可能真的跟賴清德做1對1的對決。

至於賴清德,沈有忠認為,作為民調領先者,現在賴清德最好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比較弱的部分拉抬起來,並且身為執政黨,賴清德可以提出政策牛肉,避免兩岸政策暴衝。他指出,目前看起來賴清德的民調穩定,應穩扎穩打,等到民調有變化再被動因應。沈有忠也直言,在野政營若無法整合,那賴清德「躺著選就贏」。

提及兩岸關係的走向,沈有忠直言,頂多維持現狀,否則就是更壞,因為兩岸的經濟、軍事實力差距不斷擴大,過往兩岸互相磨合、校正的情況已不再,目前幾乎處於單方面壓制。他表示,即便是侯友宜當選,蜜月期也不會太長,頂多維持現在的局面,這次的選舉,主要就是看兩岸關係會壞到甚麼程度。

若賴清德當選,沈有忠認為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斷一、兩個邦交國、農產品遭禁止、中止ECFA,或繼續在台海周邊進行一些高張力的軍事演習。

沈有忠表示,台灣年輕人近來傾向認同台灣的主體性,兩岸的距離感越來越大,現在不僅陸委會和國台辦之間的一軌對話幾乎沒有,而學者之間的二軌對話,也因為中國《反間諜法》使台灣學者到對岸的意願降低。沈有忠表示,他並不樂見二軌的聲音聽不到、無法交流的情況,因為這樣容易導致高層決策的誤判。

沈有忠提出,假如一軌、一點五、二軌都講不下去,未來的對話模式可能要透過第三方,比如我們邀請一些新加坡的政要到台灣開會,接著同一批政要再到北京去,把台灣的聲音帶過去。雖然這樣的模式比較間接,但還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沈有忠。   圖:翻攝自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系網